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人民银行:未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前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3%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李兴文、苏万明)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称,前三季度中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3%,比上年同期快2.1个百分点。

    报告称,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商品住宅投资仍是推动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中国商品住宅投资同比增长29.5%,比上年同期加快8个百分点;办公楼投资、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其他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5.8%、16.9%和10.1%。

    “土地购置面积有所减少,但完成土地开发面积大幅上升。”报告指出,前三季度,中国完成土地购置面积2.4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比上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6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4%,比上年同期上升34.5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空置面积的增幅保持基本稳定。前三季度,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5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5%。9月末,中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7%;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为0.6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7%。

    报告指出,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进一步提高,但购房贷款增速有所放缓。9月末,中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076亿元,同比增长24.35%,增速比上年同期快5.54个百分点。

中国各地农信社已组建银行类机构85家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苏万明、张周来)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称,截至2006年9月末,全国各地农村信用社共组建银行类机构85家,农信社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央行称,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截至2006年9月末,全国各地农信社共组建银行类机构85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2家、农村合作银行73家,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674家。参加改革试点的省(市)均成立了农信社省级管理机构,明确并初步落实了省级政府对辖内农信社的管理职责。

    全国农信社资产质量和经营财务状况有所改善。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比例为12.1%,与2002年末相比下降了24.8个百分点;实施了增资扩股,资本充足率得到充实;自2004年实现了近十年来首次轧差盈余,盈余水平逐年有所提高。

    农信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政策逐步落实,历史包袱初步化解。央行会同银监会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已完成11期(每个季度1期)农信社改革试点专项票据的发行工作,共计对2396个县(市)农信社发行专项票据1655亿元。同时,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对具备条件的农信社已安排兑付专项票据45.6亿元。

央行将积极推动境内机构投资者开展境外投资业务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张旭东、张周来)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未来将进一步规范境外投资操作流程,积极推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开展境外投资业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共批准中国工商银行等10家银行境外代客理财购汇额度111亿美元、11家保险公司境外投资额度35亿美元(其中购汇4.7亿美元)以及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证券投资额度5亿美元。

    前几年,我国引入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允许海外机构到中国境内进行证券投资;为方便国内机构及个人到海外理财,目前我国已开始试行QDII制度,允许境内机构等进行海外投资。为拓宽对外金融投资渠道,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入的监管,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央行目前已出台一系列改进外汇管理的政策措施。

    首先是进一步规范境外投资操作流程,积极推动QDII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允许境内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类机构开展对外金融投资。改进出口收汇结汇管理,对贸易外汇实行分类管理;调整部分服务贸易项下售付汇政策,进一步简化企业购付汇凭证和手续。

    同时,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外汇管理,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境外机构及个人购房管理,出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修订QFII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规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人民银行将提高调控主动性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 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推进金融市场发展
· 央行公布的数字显示 去年货币信贷增量总体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