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上海市场销售多宝鱼被检出药物残留超标现象严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1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1月17日电(记者俞丽虹)上海17日公布的一项抽检结果显示,申城市场上销售的多宝鱼(学名大菱鲆)药物残留超标现象严重,所抽样品全部被检出含有违禁药物,部分样品还同时检出多种违禁药物。当地监管部门已发出“消费预警”,提醒市民慎食多宝鱼。

    据悉,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宾馆饭店采集了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并对禁用渔药、限量渔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进行了检测。

    17日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被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孔雀石绿、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渔药残留。其中,一些样品的呋喃唑酮代谢物的最高检出值达到1毫克/公斤。

    专家指出,硝基呋喃类药物、氯霉素、环丙沙星等在国际国内均属于禁用渔药,其化学毒性已得到公认。尽管不会产生急性、亚急性危害,但人体长期大量摄入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的可能性。同时,鱼体内大量的抗生素药物残留,会使食用者产生耐药性,降低此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据分析,多宝鱼原产于欧洲,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后,其人工养殖发展迅速。由于多宝鱼本身抗病能力较差、养殖技术要求较高,一些养殖者大量使用违禁药物,用来预防和治疗鱼病,导致多宝鱼体内药物残留严重超标。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7日还发出了“消费预警”,提醒市民谨慎购买和食用药物残留超标的多宝鱼。据了解,多宝鱼在上海没有养殖场所,监管部门目前已紧急成立专家小组,调查追踪“问题鱼”的来源;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抽检力度,对违法销售不合格多宝鱼的经营者依法立案查处。

 
 
 相关链接
· 上海公布14类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 合格率超过95%
· 上海将组建资产规模逾450亿元的大型食品业集团
· 上海市质量技监部门对部分食品企业进行突击检查
· 上海市发布缺陷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8月1日起实施
· 上海市质量技监局举行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演练
·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