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为农民工维权——浙江宁波工会实践全程式关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5日   来源:浙江日报

    深夜11点,宁波的冬天,户外气温摄氏3度。

    李仕清把军大衣裹得更紧了一点。提起当年在新疆克拉玛依,踩在摄氏50多度的黄沙上干活的情形,恍若隔世。

    两年前,他和16名四川老乡一起,在全国第一个以农民工会小组的形式,集体来到宁波务工。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从输出地到输入地,民工劳动关系的建立、履行、终止都纳入了工会的全程关怀。

    他们,也成为宁波人最关注的一群民工。宁波市委市政府多次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劳动保障等部门,尽职尽责地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维权服务工作,让他们真正享受当“新宁波人”的幸福。

    坐着飞机回老家去作报告, 对着200多号人谈在宁波的务工生活。11月29日,在成都市总工会召开的“城际间工会维权联动研讨会”上,刚刚成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宁波银亿物业公司保安李仕清,成为实践了两年多的宁波做法受益者的最好样本。

    “沙漠遇险”事件之后 

    成都、宁波两地以民事协议的方式,增加了对民工就业援助的项目,打通了两地间民工的维权互动服务。

    12月10日晚,第二届宁波“十大外来务工明星”颁奖仪式在宁波大剧院隆重举行,“十大外来务工明星”和32位“优秀外来务工者”走上了宁波人民为他们铺就的“星光大道”。全国首个农民工打工团的川籍民工,也被邀请到颁奖晚会现场,再次成为公众瞩目的人物。

    如果没有出来打工,44岁的李仕清应该还是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凤鸣村二组的一名农民。他的老家,在距离成都30公里外的地方。

    他早早地离开了土地谋生计,开过屠宰场杀过猪,办过贸易公司跑过运输,也到过建筑工地扛过钢筋水泥。年轻气盛的时候,李仕清曾经把欠薪的老板拽进出租车,拉到劳动局里谈判,最后不仅讨到了工钱,还跟老板成了朋友。

    现在李仕清知道,这只能称得上是一次自发性的“维权”,而过往的经验是,这种带有冒险性质的单打独斗,极少数能成功,更多的时候要付出代价。2004年,因为拿不到工资,与包工头产生冲突后,他们18名四川民工集体从新疆克拉玛依的一个建筑工地出逃,在沙漠中迷路,最后有1名民工死在了那里。

    亲眼见证了这一死亡的李仕清,自己也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沙漠遇险”这一当年在四川、新疆两地轰动一时的事件平息之后,他们17名幸存下来的兄弟也因为这次经历,被联结在了一起。

    这之后的轨迹几乎是别人帮助他们设定的,先是成都市总工会法律部部长李永惠找到他们,让他们集体加入当地的丹景山镇工会,这是当时四川省建立的第一个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会。然后组织他们在全国第一个以农民工会小组的形式,集体到宁波工作。

    这也是当时任宁波市总工会法律部部长的劳建兰心里萌生的念头。宁波市总工会一直希望,将服务和维权的对象范围拓宽。她的想法是,“农民既然成为工人,应该属于工会管”。

    等到这17名民工抵达宁波那天,成都、宁波两地工会又以民事协议的方式,签订了《城际间工会务工人员维权合作协议书》。除了法律援助合作,协议里特别增加了提供就业信息、接转会员关系、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等就业援助项目。李永惠称,这成了打通两地间民工维权互动服务的开端。

    至于工会关系的接转,劳建兰想到了总工会下属的那家刚刚成立不到半年的“天信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她期望,“天信”会成为一个可以借力的平台,“把以前无从着手或被忽略的农民工的就业、维权,都纳入进来”。

    “想在宁波再干15年” 

    3个响炮,2000响鞭炮,村里人用当地最高的礼遇迎接浙江来的贵宾。越来越多赢得认同的“李仕清”们,正在“改变中国产业工人的结构”。

    在宁波市马园路166号杨翠菊办公室的对面,是两间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李仕清曾经在那里接受过心理疏导。疏导的主要内容是,怎么样化解适应新环境中的隔阂。

    在法律援助、就业援助以外,“民工工会”还将服务延伸到精神援助的领域。“如何认同城市的生活习惯,是他们最先碰到的问题。”宁波总工会的心理咨询师分析,民工早期在乡土社会所遵循的规范,与城市企业文明时常会有冲突。咨询师跟李仕清举例,打架就是不讲妥协和协商,是一种对规则的反叛意识。而企业的规章制度,是考验一种团队合作精神。

    “许多观念,民工们在慢慢地扭转。”劳建兰说。

    李仕清觉得自己很幸运,他在宁波受到了特别的礼遇,因为这个城市里的人宽容大度。当初刚来的时候,他还是第一个闹着要离开的人。同时,家那边的人也没有忘记他们,李永惠部长还会每个月给他来一两次电话。

    “他们是宁波不可缺少的建设者,”宁波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广大外来务工人员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视宁波为第二故乡,立足岗位、勤恳工作、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云福已经把他的老婆叫到了宁波,工会帮她在慈城卫生院找了一份工作,他说“想在宁波再干15年”。民工王李现在一个月最多一次能赚到2000元,他把朋友也带过来了,把妹妹也带到了宁波。按照张国成教授的说法,越来越多的张云福、李仕清、王李,正在“改变中国产业工人的结构”。

    这一次在成都的时候,劳建兰专程去了一趟李仕清、张云福的老家。她一到,村里人就点燃了3个响炮,2000响鞭炮,用当地最高的礼遇迎接她。

    “有人说,宁波的成功只是十几个民工小范围的成功,但我们有信心,让这种经验惠及更多的人,1700名,甚至17000名。”

    弥补市场空缺的新尝试

    这一被称为农民工“定单式输出”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比作“劳动力的水池”,民工劳力能在其间自由流动,不断补充,有效地弥补了劳动力市场的空缺。

    拉渣工张云福,在宁波长丰热电有限公司上班。他每个月的工资,却是从宁波天信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拿的。张云福先成为“天信”的员工,再被安排到热电厂工作。

    天信公司总经理杨翠菊说,简单地说,天信是这样一家公司,它和企业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按照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劳务派遣。同时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在企业工作,从“天信”拿薪水,并由其代办各类社会保险。

    宁波天信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是2004年9月成立的,最初的启动资金,来自一家宁波民营企业的资助。成立后,一直下属于宁波市总工会。杨翠菊本人,先前也供职于海曙区工会。目前,这家公司已有员工和工会会员近千人,除了少数本市的下岗职工外,农民工占了2/3。

    杨翠菊总是觉得自己很忙,一部分原因在于,“天信”的运作,是一种没有经验可循的新鲜尝试。

    像“天信”这样,面对农民工个人,把他们“招进来,聘出去”,期间对其就业进行全程服务的模式,与通常意义上劳动部门面向企业的劳务代理、人才中心面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人事代理不同,已经被一些从事劳动保障研究的专家们认为是一种“弥补市场空缺的新尝试”。

    这种尝试又正好契合了企业的需求,“天信”做过初步岗前培训的员工,宁波的一些服装纺织企业很需要。企业遇到急需用工的旺季,马上向“天信”下达招人订单。“天信”则借助总工会的资源,利用工会之间的城际联盟,向外地招收工人。工人与“天信”签订劳动合同后,派遣到企业。在淡季,企业还可以把工人退还“天信”,由“天信”给他们重新安排工作。

    “工会有着庞大的组织网络,可以成为一个信息载体。”成都市“城际间工会维权联动课题组”主笔人张国成教授称,民工有组织的输送,可以逐步纠正以前的无序流动。

    现任宁波市总工会直属基层工作委员会主任的劳建兰,将这一方式称为农民工的“定单式输出”。在某种程度上,“天信”被比作“劳动力的水池”,让民工劳力也能在其间自由流动,不断补充,有效地弥补了劳动力市场的空缺。

    城际维权的市场化路径 

    农民工在转移过程中的工资收入、安全生产,都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异地维权的成本也被节省了下来。一些宁波企业有深切感受的,是劳资纠纷减少了。

    “在浙江的感觉,比回家还要温暖。”今年初,这些民工作为农民工代表参加了“新宁波人春节团拜会”,宁波市领导亲自向他们敬酒。

    张云福在长丰热电有限公司的工友当中,有几十名是“天信”派出的“劳务工”。厂方只负责对他们的日常考核,一旦发生劳资问题,“天信”当仁不让地作为民工代表出面与厂方沟通。

    以前,宁波市总工会直属工会曾组建过劳务工联合工会,但是很多企业本身没有工会组织,即使有工会的,也因为分散在各个企业里,没法统一开展活动。后来他们想到,不如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

    宁波总工会更想实现的,是为城际间维权的联动搭建一种支撑。这一点的努力,他们更希望能在李仕清、张云福这批四川民工身上获得验证。在日前成都举行的研讨会上,宁波的做法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民工从输出地到输入地劳动关系的建立、履行、终止都纳入工会的关怀之中。

    “我们的口号是,先成为工会会员,再成为企业职工。”宁波市总工会负责人说。输出地工会先将尚未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民工吸收为工会会员,按输入地总工会提供的协议就业岗位组织培训,继而定向有序输出。

    据了解,早在2004年1月,成都就与石家庄、温州、福州三地的总工会签订了协议,实现在全国首次跨地区的工会维权联动。一直以来,民工维权的呼声很强烈,而真正像宁波市总工会这样,组建一家劳务公司,并依托其介入协调劳动关系的做法并不多见。到目前,“天信”已为民工追讨工资和加班工资3万多元,进行法律援助的案例11例。

    联动网络中的工会,每年不定期举行会议,对重大侵权案件“集体会诊”或“邀请会诊”。“概念上的城际间工会维权联动,已经现出雏形”,成都市相当肯定宁波的做法。

    与李仕清同在银亿物业当保安的文仕清去年遭到抢劫,又被打伤。市里不仅为他解决了医疗费用,还申请了法律援助,提起民事诉讼。得知来宁波之前,四川方面曾给这些民工购买了每人2万元的意外伤害险,工会马上积极准备证明材料,与成都方面协作,为文仕清争取到了赔款。

    农民工在转移过程中的工资收入、安全生产,得到了切实保障。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章群说,对于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来说,他们有着共同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组织理念,异地维权的成本被节省了下来。

    杨翠菊证实,对于农民工的服务,“天信”全部实行免费。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向用人企业收取的服务费。

    在成都介绍经验的时候,有专家提出这样的设想,输出地工会也成立相应的劳务公司,双方均由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来操作。签订了城际维权联动协议的工会组织,对按照这一机制输出的农民工,全部免费介绍,对企业则适当收费,费用进行分成,使得两地达到双赢。

    大家的共识是,要把民工组织输出的事情做下去,用市场的行为来解决问题,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记者 蒋蕴 张品方)

 
 
 相关链接
· 豫最大限度吸纳农民工入会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 山东新泰市农民陈艾东出资万元设"关爱农民工奖"
· 截至11月底内蒙古已有51万多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
· 吉林省发放5000万元培训券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