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 林红梅)来自中国民航总局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继去年私人乘坐飞机的旅客人数超过公务旅客人数后,今年民航旅客运量预计突破1.6亿人次,其中,私人旅客人数继续超过公务旅客人数。
民航业人士分析认为,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有超过8000万人次的私人旅客乘坐飞机出行。而在2004年,中国民航全年旅客量才1亿人次。这表明,中国民航正从贵族消费走向大众消费。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里,一年到头熙熙攘攘,如同到了火车站一样。首都机场进出旅客量预计今年将突破4800多万人次,首次进入世界前10名。
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表示,民航总局实施“加强安全管制、放松经济性管制”政策后,增强了行业活力,促进了行业发展。
继民航完成体制改革,民航企业与中国民航总局脱钩后,民航总局今年初出台了《民航总局关于深化民航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强化了安全管理监督职能。今年年初,民航总局各地区管理局与本辖区单位共签订了191份航空安全责任书,各单位分解安全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对抓好通用航空安全、雷雨多发季节飞行安全、冬季安全运行等进行专门部署;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针对“航空公司运行控制能力薄弱”“机场控制区秩序混乱”“违规运输危险品”“飞行冲突”四个方面问题加大了专项整治力度。
这些政策也为旅客平安出行带来了保障。从2004年11月22日起到今年12月26日,民航全行业运输航空安全飞行25个月,创造了连续安全飞行608万小时的最长历史记录。
与安全管制措施越来越严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航总局对经济性市场准入的管制越来越放宽。民航敞开大门,吸纳各方人、财、物流入民航市场,国营航空公司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杨元元介绍说,今年春秋航空公司平均客座率高达95.3%,是今年国内客座率最高的航空公司。这意味着,在2006年,春秋航空公司起飞的每架次航空,几乎都是满员状态。
继续支持民营资本投资航空运输业是民航总局去年以来的一项重要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国内地内地共有5家民营、6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投入运行,总共投入飞机39架,注册资本26亿元。杨元元说:“尽管这一数字占全行业的比例还很小,但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民营航空公司开始成长的同时,飞到中国来的外航飞机也越来越多,给旅客提供了更多的乘机选择余地。据民航总局统计,目前,共有51个国家的93个航空公司为我国内地31个城市每周提供1262个定期客运航班和306个定期货运航班。我国有15家航空公司的飞机飞行世界上43个国家的88个城市,每周提供1307个定期客运航班和204个定期货运航班。
杨元元表示,这是中国航空运输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成果。今年,我国与阿富汗、阿尔及利亚、缅甸签署了双边运输协定,与22个国家草签了航空运输协定或扩大了航权安排。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签署了新的航空运输备忘录,增加了通航点和运力安排。民航总局放宽了外国航空公司经营至中西部加班、包机的审批,鼓励国内航空公司开拓至发展中国家的远程航线,实现了我国与巴西的直接通航。到年底,我国与其他国家双边航空运输协定总数达到106个。
“中国民航市场已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评价认为,民营航空公司和外航的进入,不仅为旅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促使国营航空公司走上了练内功之路。
据民航总局刚公布的数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国使用电子客票的比例已超过80%。电子客票具有节约成本、方便旅客,尤其是有效保障了航空公司收入归仓。一年来,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集团都在大力推广使用电子客票。
电子客票的快速推广只是航空公司加强内功的例子之一。“1到11月份,民航旅客投诉率为万分之0.021,比上年下降19%。全行业平均航班正常率为81.15%。”杨元元介绍说:“民航的服务质量工作正在改善。”
“旅客出门在外,追求的是安全、快捷、舒适、费用合理。由于中国民航正在向大众消费的需求靠拢,乘坐飞机的人将越来越多。”今年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5.9%,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周天勇分析认为:“在我国13亿人口中,目前能乘坐飞机出行的人仍是少数,中国民航业正处于‘幼苗期’的大众消费。让机票从奢侈消费进入到普通消费,是航空公司的前途所在和大众的期望。”
杨元元指出,中国民航目前正处于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成长期的加速阶段。“十五”期间,中国民航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长16.4%,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拥有了能够与世界主要航空公司相比较的骨干航空公司和超大型机场。但是,民航成长的主要特征还是被动适应市场需求压力、通过粗放式外延扩张实现的。
杨元元指出,民航目前存在着服务水平不高、航班延误现象比较严重、消费者满意程度不高等问题。安全水平虽然已提高到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可接受的程度内,但安全基础仍然薄弱,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并不高。
他归纳认为,这些问题表明,尽管民航在量的积累上有了很大发展,但在质的提高上进展并不显著。杨元元强调,明年民航将在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行业、促进民航与旅客之间的和谐等方面深下功夫,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更好的民航出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