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张旭东、罗沙)中国人民银行20日公布了2007年第2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总体上升,收入预期继续向好,居民对当前物价的满意度下降,储蓄和消费意愿连续走低。
5月中下旬,央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000份。

6月21日,在合肥一证券公司开户的市民挤满了柜台。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2007年第2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储蓄和消费意愿连续走低,居民认为购买股票和基金最合算的比例快速提升。 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调查显示,继今年第1季度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占比达7年来最高值37.2%之后,第2季度继续保持在30.8%的次高水平,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26.1%,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1.0和5.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在第1季度下降2.0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降5.2个百分点至历史最低的21.1%。其中,中低收入家庭对肉蛋禽等食品价格的上涨反应最敏感。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认为“物价过高,难于接受”的比例高达40%左右,与高收入家庭相差近20个百分点。
本次调查正值央行3月18日和5月19日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期间,面对在短短两个月间的两次加息,居民反应与前几次相比较为平静。2005年、2006年、2007年的第2季度,居民家庭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中的储蓄存款占比从68%、66.5%降至52.3%,累计下降15.7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居民认为购买股票和基金最合算的比例快速提升,从第1季度的30.3%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达40.2%,并成为居民的首选,改变了以往依次为储蓄、消费的习惯排序模式。同时,居民消费意愿(选择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连续3个季度下滑,从2006年第3季度的28.2%降至本季度的19.5%,累计降幅达8.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


资料图片:中国人民银行
新闻分析:我国当前居民储蓄规模下降2.5%的信号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张旭东、安蓓、姚均芳)相比两个月前的总规模,金融机构中的居民人民币储蓄如今净减少4458亿元,缩减幅度超过了2.5%。这意味着,我国近年来一直高居不下的储蓄规模,已有明显减少迹象。
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已由今年3月末的17.545万亿元,缩减为5月末约17.099万亿元,两个月内净减少4458亿元。
新闻背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居民储蓄增减历程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王宇、安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减历经以下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的最初10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储蓄存款步入持续增长阶段,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
从1989年到1996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在基数已经较大的情况下,储蓄存款余额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存款余额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