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7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任鹏飞、黄芳)“山还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林不再没人管,我是永久的护林员。”2007年的夏天,这句林改后的顺口溜,在辽宁丹东广为流传,道出了集体林权改革后广大林农的心声。
盛夏七月,辽东山区久旱逢甘露。记者冒雨来到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镇四平村采访。放眼望去,满目青山,层峦叠翠。林农们告诉记者:林改好,党的政策好,我们得实惠!
事情还要从4年多前说起。2003年初,双山子镇四平村十组29户农民,做了一件和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村民按手印分田到户相类似的大事:以按红手印的方式秘密把集体林分了,4620亩集体山林均分到了全组124口人头上。
屡遭“劫难”,山林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2001年,为了保护生态,辽宁省开始实施天然林禁伐。此后,木材价格上升,不法分子瞄准集体山林,辽东山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地处鸭绿江流域的宽甸满族自治县是辽东山区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由于双山镇四平村山林质量好,一些外村人纷纷来偷砍。每当夜幕降临时,四平村的山上不时会传来偷偷伐树的声音。
这样的声音在空旷的山林中回响,刺痛着村里老党员王树贵的心。王树贵说:“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产业,要是再不加强管护,几天就光了。”
然而,很多村民面对偷林者选择了沉默。当然,这有一个人人心知肚明的理由:集体林说是集体所有,人人有份,可自己那份在哪儿,却从来不知道。这样一来,集体林成了偷林者眼中无人看管的摇钱树。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分别担任过村委会主任的王树贵、韩福民和王树祥三位老党员秘密商议,得出的结论是必须把林子分给村民个人,这样才能保住四平村的绿水青山。他们让四平村十组31户村民投票决定,绝大多数村民都赞成分,为了留有凭据,29户村民当场按下了红手印。
为鼓励村民在管护林子的同时,不破坏林子,三位老党员也给了大家一个盼头:只要今后政策允许,谁分到的林子谁受益。但眼下只能管护,不能砍伐。以后的两个星期里,四平村十组的村民白天上山丈量面积,分林种、分林块,晚上聚在一起抓阄排号。到2003年2月17日,四平村十组4620亩集体林用最原始的方式分林到户。
精耕“一分田”,细做“八分山”
林改将林子分下去后,村民的造林、护林、营林积极性被大大激发。王树贵说:“老百姓夜里听到树响,都会打着手电,上山察看。要是不分林到户,你偷你的树,我睡我的觉。”
林权改革后,四平村农民在自己的山上,见空地就栽树,还闹出了笑话。67岁的农民周桂英竟然把树栽到了已调整给村民王树江的地上,两家为此发生了纠纷。经村里调解,王树江赔偿给周桂英65元树苗钱。
老党员韩福民笑着对记者说:“去年四平村十组造林两万多株,今年造林却不到两万株。为啥?荒地越来越少!”去年和今年,宽甸满族自治县平均每年造林面积都达到11万亩,其农户个人造林占90%。
如今,四平村山高林茂,生态保护得相当好。村民也有了更多来钱道。十组的农家妇女每年秋天上山,捡山核桃和榛蘑卖,张秀芹、尤凤香两位妇女几天工夫就挣了1000多元。如今,全村农民都有了林权证。记者在村民于峰家里说话间,53岁的于峰从腰间拿出钥匙,打开写字台的抽屉,拿出林权证给记者看。于峰说:“有了林权证,自家50亩林地有了法律保障,老百姓心里踏实了。”
四平村是以林为主的偏远山村,这里的农民靠耕地只能解决吃饭问题,要真正达到小康,充分利用山林资源才是唯一的出路。60年的山林承包期,使林农在自己承包的山林上有了长远打算,他们视林木为摇钱树,视林地为聚宝盆。林农开始像精耕“一分田”一样细做“八分山”。2006年到2007年,全村栽植红松300亩,发展林下参600亩、细辛300亩、食用菌40万袋。林改真正让农民体验了“靠山吃山、靠山养山、靠山致富”的滋味。
2005年3月,四平村的林改经验得到了辽宁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从那时起,辽宁在全省8000多万亩集体林地上进行林改,走出了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大面积分林到户的第一步。目前,辽宁林改平稳推进,已有7293个村完成改革,230万农户、827万农民参加了林改,全省完成确权到户林地改革面积5145万亩,占应改面积的65%。辽宁集体林业真正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
集体林改革要做到群众满意、改革成功,难度很大。因此,四平村经过村民代表会议,选举成立了负责对森林资源作价的评估小组、负责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林权纠纷进行处理的林权纠纷调处小组,以及山林划分小组开展林改工作。
“四平村林改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在分林到户的过程中,充分依靠群众。”宽甸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卢秉宇说。
林改工作组由村组干部、林业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组成,负责现场划界、测量、登记、核算、绘制位置图、填写并签订合同等工作。同时镇政府还专门派了林改工作指导组,驻村、包组进行工作指导,保证了林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分林到户后,林业部门并没有撒手不管。宽甸满族自治县林业局积极帮助四平村组建家庭合作林场,提高他们林地经营的规模。帮助他们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批复抚育指标,实现了“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
四平村林改后,虽然还是那座山,可那已经是农民自己的山,广大农民有了发家致富的第二块责任田。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3367元,其中来自林业的收入1885元,比上年增加475元。在四平村村部,记者看到了全村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从今年到2010年,村里林下参、细辛等林下产业每项每年都要新增200亩至500亩不等。计划到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
丹东市林业局局长李津生表示,群众造林、营林、护林、发展林地经济四个积极性迸发的事实,有力证明了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伟大变革,消除了林业发展体制性障碍,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