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党中央始终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给予亲切关怀,对内蒙古的发展寄予殷切希望。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联名给内蒙古自治政府发来贺电,号召蒙古族群众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起来,为建设新家园与新中国而奋斗。1978年,邓小平同志谈道,“内蒙古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江泽民同志1999年视察内蒙古,希望我们“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国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胡锦涛同志2003年视察内蒙古时指出:“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内蒙古2300多万群众的福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我们“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一定不辜负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把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三化”互动,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切实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和各类生产要素集聚步伐。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和就业规模,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增添动力活力。
增强历史使命感,着力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绿色生态屏障。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在边防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坚持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关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促进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和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继续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坚持保护优先,切实减少人类对大自然的直接索取,提高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长效机制,把生态建设同农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紧密结合起来,发展生态产业,实现改善生态与发展经济的互动双赢。强化全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经过多年围封禁牧和生态治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恢复(摄于2006年10月)。 经过多年的不断治理,内蒙古自治区防治荒漠化目前呈现出‘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态势。 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覆盖率由“九五”初期的13.8%提高到目前的17.57%,1亿多亩草牧场恢复了往日生机,2.5亿亩沙化、荒漠化面积得到有效治理,内蒙古初步建成我国北方最重要生态防线。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思想,积极打造祖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向北开放作为战略重点,大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结合起来,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使内蒙古成为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流入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进行资源和产业开发。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努力把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外向型加工制造和跨境旅游基地。
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文化,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品牌。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事业,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加大投入,进一步搞好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特别是濒危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充分展示草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强化第一资源意识,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做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坚持不懈地搞好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信念。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能力。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坚持执政为民,切实做好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富裕人民作为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的首要任务。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重点,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完善社保,减少贫困,让各族人民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促进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和增长稳定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加大财政支出向农村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和城乡生活困难群体的倾斜力度。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辉煌的历史鼓舞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关心支持下,勤劳勇敢的内蒙古人民一定能够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道路继续阔步前进,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经济结构合理、地区特色鲜明、社会稳定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内蒙古将崛起在祖国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