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0月10日电(记者 皮曙初)10月15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就要迎来50岁生日。记者从中铁大桥局了解到,自该桥建成通车以来,我国已在长江上修桥逾百座,其中四川宜宾以下长江干流上已建和在建的各种桥梁就有61座。昔日阻隔南北的长江天堑,如今已是处处变通途。
新中国成立以前,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只能通过轮渡过江,交通十分不便。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将武汉长江大桥列入第一批重点工程项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指示铁道部着手筹建,1953年4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1955年9月1日正式启动这座具有中国桥梁建设奠基意义的大桥建设。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大桥局“集全国优秀人才,建长江第一大桥”,在历时5年的筹备之后,仅用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武汉长江大桥即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当时《人民日报》的报道中说:“数千年来长江天堑有舟无桥的历史,随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结束了。”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米,为公路、铁路两用桥。它的建成通车,不仅将京汉、粤汉铁路连成一线,形成纵贯神州大地的京广铁路大动脉,而且翻开了中国现代桥梁建设新的一页。1968年12月29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11年后,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正式竣工,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梁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现在,长江干流沿江重镇都有了跨江大桥,许多城市还不止一座;而长江上游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上已建或在建的大桥也有40余座;此外,另一座特殊的“桥梁”——“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也将于明年贯通。长江这条世界上哺育人口最多的母亲河,已是百桥飞架,处处通途。
从公铁两用桥到铁路桥、公路桥,从钢桁梁桥到悬索桥、斜拉桥,一座座跨越天堑的卧波长虹,或古朴典雅,或现代大气,或彩虹飞跨,或双塔刺穹,与气势磅礴的母亲河交相辉映,异彩纷呈。一座座桥梁的建成,更为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与交融提供了便利。
万里长江第一桥开启中国现代桥梁建设华章
新华社武汉10月10日电(记者 皮曙初)10月15日,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武汉长江大桥将迎来50岁生日。与大桥同龄的武汉市民吴建桥国庆假日期间专程登上长江大桥走一走,看一看。他激动地说:“我是1957年出生的,父母给我起的名字就是建桥,我跟大桥有着不解之缘。”
在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武汉市,一座大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而且在人们的精神情感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自长江大桥通车以来,取名“大桥”、“建桥”、“汉桥”、“爱桥”的武汉人和注册“大桥”、“汉桥”等商标的企业为数众多。作家刘醒龙认为,武汉长江大桥是长久以来武汉人心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情结,它象征了那个时期的精神与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人类对河流超越与征服的内心共鸣。
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把武汉长江大桥作为全国的重点工程,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现名中铁大桥局),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举全国之力完成了不仅“建成”大桥而且“学会”建大桥的重任。
建成通车后的武汉长江大桥不仅是武汉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串起京广铁路大动脉的主要纽带。目前武汉长江大桥每天的汽车通行量已由建成初期的数千辆上升到十万多辆;每天的列车通过量已增加到296列。大桥上平均每分钟有60多辆汽车驶过,每6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它产生的经济效益已超过投入的上百倍。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圆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在长江天堑上架桥的梦想,同时也奠定了中国现代桥梁行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此后50年间,中国在桥梁的基础、桥梁的跨度、桥型桥式、施工方法等方面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中铁大桥局在“独立自主”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中运用了沉井、沉箱、管柱等深水基础施工方法;在九江长江大桥首创了“双壁钢围堰”施工方法及钻孔桩施工法;在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建设中,首次运用了海上长桥整孔箱梁预制架设的建设理念,克服了在深水桥墩和恶劣条件下施工的难题。
桥梁的跨度是一个国家桥梁科技水平和工业综合水平的体现。武汉长江大桥用的进口钢梁,跨度128米;南京长江大桥用上了国产钢梁,跨度达160米;九江长江大桥采用了加劲拱结构和国产高强钢,跨度达到216米;芜湖长江大桥用斜拉加劲结构新技术,跨度达到312米。今天,正在建设中的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桥跨度达到了504米,在同类桥梁中其跨度居世界第一。
方秦汉院士说,长江上的这一座座公铁两用桥梁都代表了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一个个里程碑。
新闻背景:中铁大桥局创造的我国桥梁之最
新华社武汉10月10日电(记者 皮曙初)50年前从武汉长江大桥出发的中铁大桥局,在祖国江河湖海上已建起大桥1100多座,总长达到1200余公里,相当于武汉到北京的距离。东到上海的东海大桥,西到青藏高原的拉萨河桥,南到香港的港深通道大桥,北到吉林的松花江大桥,大桥局在桥梁的基础、桥梁的跨度、桥型桥式、施工方法等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了我国许多桥梁之最:
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9月-1957年10月):我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1961年1月-1968年12月):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桥梁工程;
武汉长江二桥(1990年4月-1996年6月):长江上第一座特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汕头海湾大桥(1992年3月-1995年12月):国内第一座现代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
芜湖长江大桥(1997年3月-2000年9月):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斜拉桥;
拉萨河大桥(2003年5月-2005年5月):青藏铁路全线唯一的非标准设计的大桥,主跨双层叠拱结构为全国首次采用;
杭州湾大桥(2003年-2007年):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2004年9月-2008年9月):当今世界上跨度最大、荷载量最大的四线铁路公路两用斜拉桥;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2005年-2009年):世界最高速度的铁路桥梁,设计时速达300公里/小时;
郑州黄河公路铁路两用大桥(2007年-2010年):世界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公路铁路合建部分达14.8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