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青岛构建网络完善机制 打造食品安全城市新名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03日   来源:人民日报

    11月中旬,青岛市食品安全“十万市民访源头”活动在青岛蔬菜科技示范园启动,全市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养殖和食品生产加工等20个基地、企业成为参观热点。李沧区向阳路居民袁淑珍感慨地说:“目击食品生产的全过程,我们消费放心了。”

    “我们要把‘食在青岛安全’打造成为城市的新名片。”青岛市长助理、市农委主任迟华东介绍,青岛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创新探索,目前青岛已形成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去年以来,在农业部对青岛农产品7次例行监测中,蔬菜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达到96%以上;畜产品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残、水产品氯霉素和孔雀石绿药残平均合格率达到99.5%以上;有188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2种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38个产品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

    “监测网络”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青岛已构建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由1个市级检测中心、6个区市质检站和47个基地、市场、企业检测点组成。仅在蔬菜方面,早在1999年,青岛就成立了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经过近8年发展,以监测中心为总监控,市区三大批发市场检测室等检测点组成的菜篮子商品质量三级监测体系不断完善。

    “猪肉有了身份证”。从8月下旬开始,青岛对全市73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进行了逐一审核,根据检查和整改情况,截至10月底,关停了16家基础薄弱、达不到要求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向社会公示了57家符合生猪定点屠宰标准的企业,保证市民吃上质优价廉的“放心肉”。

    “绿色消费社区”、“阳光食品工程”和“奥运食品工程”,这些具体行动推动青岛食品安全管理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目前,全市创建起424个绿色消费社区,覆盖370万居民,“示范社区”达到26个。2004年,青岛提早启动实施以“着眼奥运、惠及百姓”为宗旨的“奥运食品工程”,经过几年实践,重大活动食品供应安全保障机制已基本形成,首批确认的30家奥帆赛食品备案基地和企业,圆满完成了2006和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记者宋学春) 

 
 
 相关链接
·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综述:维护公众利益
· 北京市政府与18个区县政府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 李长江: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合作
· 青岛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农民年均减负1亿多元
· 山东青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药品"零差价"制度
· 青岛市涉海部门21日快速成功救助海上受伤渔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