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重庆:从"社会建设"制度创新看统筹城乡配套改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重庆直面800万农民变市民的社会难题
——从“社会建设”制度创新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新华社重庆12月12日电(记者朱薇、崔静)3100万人口中有80%左右在农村,城乡收入差距高达4∶1,700多万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大城市大农村二元结构突出的重庆今年6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到2020年完成800万农民变市民,重庆再次面对一个重大社会难题。

    农民工利连工农、身系城乡,重庆以建立新型农民工制度为突破口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新要求,重庆注重“社会建设”制度创新,努力使农民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最终从生活方式上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义务”职教:农民务工吃上技术饭

    在劳务输出大市重庆,“棒棒”曾一度成为进城务工农民的代名词。由于缺少文化技术,大多数农民进城后只能靠体力吃饭。让农民工吃上技术饭,成为重庆建立新型农民工制度首要要义。

    去年8月开始,重庆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一律享受学费全额资助外,每人每学年还可得到政府2000元生活费、住宿费补助。

    今年,重庆永川区提出“义务职教”,对当地没有考上高中或大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全免学费的义务职业教育。力争在3年内,让区内每一个新生劳动力都拥有一项以上劳动技能,从源头上消灭“力哥”,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大军。

    “3年后,永川只有技工,没有农民工,‘棒棒大军’将被一大批高素质、新型的技术工人所替代。届时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土地,实现技术性就业。”永川区委书记刘强信心十足地说。

    此外,得益于“阳光工程”等农民工技术培训,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能力大大提升,增加了务工收入。“我们农民终于不再靠当‘棒棒’吃饭了。”今年26岁的张一夫是永川区红炉镇农民,14岁辍学打工的他之前由于没有文化和技术特长,只能做“棒棒”、在工地挑灰浆等体力活儿,既辛苦又挣不到多少钱。今年上半年,他参加了政府组织的车工技术培训,经过3个月的实战培训,被介绍到广州一家锻造厂做车工,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是以前当“棒棒”时的好几倍。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表示,要让800万农民变市民,首先是要在城市为他们提供800万就业岗位,重庆已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确定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确保他们进城后有业可就。

    “住房保障工程”让农民工对城市有归属感

    农民工对务工所在城市能否产生归属感,稳定的居住保障是关键。在重庆,农民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均可享受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而自愿退出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更可享受到政府提供的购房补贴。

    在九龙坡区,由镇政府修建康居村对自愿退出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进行集中安置,每户可按380元/平方米的价格,按人均25平方米的面积在康居村购买住房一套,超面积部分按镇政府公布的建安成本价计算。每户在享受前面优惠的基础上,还可按镇政府公布的建安成本价、按人均25平方米的面积在康居村购买住房一套,超面积部分按市场价计算。如果农民不愿在康居村购房的,也可按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每平方米200元的标准获得政府给予一次性货币补贴。

    此外,重庆南岸区、渝中区、沙坪坝区等区县还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建立农民工公寓,普遍只按一人一天一元租金收取。

    南岸区采取“政府投入、社区管理、市场运行、以寓养寓”的模式,投资250余万元建成覆盖全部街道的7个“阳光公寓”,入住农民工达4000多人。南岸区龙门浩街道的“阳光公寓”里,140多位农民工有图书室、文艺表演队,还创建了自己的文化网站。54岁的农民工冉长明说:“这里人均居住面积为8平方米,住宿费加水电气费用,一个月只需46元。以前打工时只能住在石棉瓦房,苍蝇和蚊子多得很,每月还要100多元房租。”

    明年,南岸区还将为农民工推出1万套低价房、低租房。梁平县和垫江县对自愿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农民提供经济适用房,家庭收入不高的农民可享受廉租房。

    “量身定制”保险制度解进城务工后顾之忧

    “小病拖、大病扛”曾是许多进城务工农民生病后的处治方式,他们难以公平享受到公共医疗服务的“阳光”。为确保农民进城务工“病有所医”,从10月1日起,重庆正式推行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农民工参保后个人每月只缴5元钱,患病后最多可报销额23万元。该制度试行第一个月,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14981人,参保农民工从缴费次月买药、就医、住院所产生的3类医疗费用便可由医保支付。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安石介绍说,针对农民工亦工亦农、季节性用工、弹性工作制、流动频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不高等问题,重庆采取了“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以用人单位缴费为主”的原则和灵活变更的参保制度。如发生拖欠参保费用,在单位、个人补齐了欠费后,农民工可继续享受相应医疗保险待遇。农民工连续参加“大病医疗险”满4年,可折算成1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实际缴费年限。

    此外,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险”的民工,也可在家同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重庆为农民工建立起从农村到城市全程衔接、易转移的医疗保险制度,为农民变市民筑起严密的医疗保障基础。

    谈到在城里务工忧心事,曾经两次旁听重庆市人代会的农民工吴平仍表示:“最怕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时生活无保障。”吴平的担忧也正是目前大多数农民工宁愿家里的土地撂荒、也不退出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转户进城的症结所在。

    为此,7月1日起,在重庆务工的农民工上了由市级统筹的养老保险,农民工个人每月只需缴纳50元,退休后每月可领取360元退休金。

 
 
 相关链接
· 重庆高法提醒农民工充分运用《劳动合同法》维权
· 重庆投入14亿多元整治次级河流 保护三峡水环境
· 重庆多措并举开展“合同帮农”活动服务城乡统筹
· 重庆寸滩港将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疏港
· 重庆地税专家支招:五种方法识别假发票
· 重庆:四类人群可享受免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