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青海:“中华水塔”三江源区封山育林近10万公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1月10日电(顾玲、侯晋)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局了解到,经过两年的封山育林,有着“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已有近10万公顷的森林灌丛、宜林荒山和疏林地披上绿装。

    据青海省林业局副局长郑杰介绍,青海三江源区封山育林项目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个项目自2005年6月开始,在青海三江源区的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4个县和2个国有林场实施,项目旨在通过补植、围栏、管护等措施,对三江源区的森林灌丛、宜林荒山和疏林地实施保护与培育,以保护和恢复源区的林草植被,提高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促进重点地区的生态恢复,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据了解,项目实施两年间,累计投资1.156亿元,完成封山育林9.908万公顷,人工补植4.66万公顷,围栏建设189.6万米。

    郑杰说,三江源区封山育林项目的实施,不仅使植被的生长得到保护、质量有所提高,加快了森林植被的恢复,而且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生态意识,生产结构得到调整,群众得到了实惠。此外,封育补植也为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和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位于中国西部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是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的源头,总面积达36.31万平方公里。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湿地,还蕴藏着2000亿立方米的冰川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这一地区出现了草原沙化、湿地萎缩、冰川崩塌、湖泊干涸等问题。为了保护中下游的生态环境,2005年我国启动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计划用7年时间使这一区域的生态恶化现状得到遏制、治理和恢复。

 
 
 相关链接
· 青海对2008年春运道路旅客运输价格管理做出安排
· 青海省政府2007年为民承诺办好八件实事全部兑现
· 青海采取措施完善硬件设施 改善农牧区卫生服务
· 青海全省728.36万亩农村耕地有了新的“身份证”
· 中国·青海政府门户网网站数据库信息共享获突破
· 青海昆仑玉正式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