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0亿元
●同比增长约16%
鼠年春节期间,全国商务系统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年味浓郁。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0亿元,同比增长约16%,其中餐饮业增长18%。
——提前部署,精心筹备,商品供应丰富充足。据对全国千家大型批发零售企业调查,粮油肉蛋等副食品存货可供销售天数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7天,达到20天左右,库存数量同比增加了10%以上。
为保障灾区市场供应,商务部、财政部将中央储备肉投放贵州、安徽、江苏等重灾区,并通过“南菜北运”、“北菜南下”、“西菜东调”,组织40万吨蔬菜销往灾区。商务部协调动用飞机15架次,累计向重灾区调运蜡烛1000万支及若干手电筒、电池、应急灯等照明设备。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积极向灾区调运生活必需品和应急物资。广东省紧急组织25辆大卡车,运送饼干16.7万包、方便面14.3万碗、面包6.7万包、矿泉水11万多瓶等食品到灾区。海南省每天向内地组织调运1万吨左右的蔬菜、瓜果,主要供应灾区市场。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积极联系应急救灾物资货源,支援灾区。
——食品、家电、金银珠宝受追捧,御寒用品热销。陕西、黑龙江、福建、辽宁的贺年食品和烟酒销售同比分别增长40%、32%、23.5%和22.3%。广东电暖器等御寒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35%左右,河南、湖南、广西、福建、厦门等地羽绒服、棉衣、羊绒衫等御寒衣物旺销。
——餐饮业生意兴隆,年夜饭继续成为亮点。
——消费方式更加健康,文化休闲消费受青睐。春节期间,书店图书馆里“充电”、博物馆里增长知识、体育馆里锻炼健身等度假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生活必需品价格总体趋稳,蔬菜价格明显回落。春节期间,随着交通运输逐步恢复、各项保供措施的实施到位,生活必需品价格总体趋稳,蔬菜、猪肉、鸡蛋价格不同程度回落。(崔鹏 杜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