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西利亚2月20日电(记者 赵焱)中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伯纯20日在巴西利亚召开的G8+5气候变化立法者论坛上呼吁,国际社会应当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原则和框架,理性地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曹伯纯说,在保证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今天和今后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我们理性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代表团在论坛上重申:“作为负责任的国家,我们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是坚定和持久的,我们在今天和未来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尽最大的努力不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曹伯纯说,为保护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仅2007年一年中国就关闭小火电1430多万千瓦,这项工作中国政府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曹伯纯在发言中说,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约30%是“转移排放”,中国实际上为许多国家承担了部分排放压力。
G8+5气候变化立法者论坛是2005年英国作为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时,由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倡议,由一些英国议员组织建立的机制,旨在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和贫困问题。

中国代表呼吁各国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实质性谈判
新华社联合国2月12日电(记者王湘江)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12日呼吁各国在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大会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磋商和谈判。
于庆泰在联合国大会就气候变化问题举行的主题辩论中发言说,去年12月举行的巴厘岛会议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标志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巴厘岛路线图仅仅是一个起点,为了在未来两年内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安排达成协议,国际社会仍需进行大量实质性的磋商和谈判。
中国林业正以更大的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2007年,我国遭遇了57年来最暖的一年。
岁末年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新闻单位分别评出国际十大新闻、国内十大新闻,气候变化问题均赫然在目。气候变化、气候变暖这两个词,可以说牵动着每一位地球村村民——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不分阶层——的神经,已然成为2007年全球最流行的热词。
12月31日,记者互联网上敲入“气候变化”一词,搜到相关新闻22.5万条,敲入“气候变暖”一词,搜到相关新闻10.3万条。这两个数字,足以让人感受到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
联合国官员:北京"绿色奥运"战略将产生积极影响
新华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2月5日电(记者齐紫剑 高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5日说,北京举办“绿色奥运”的战略将为许多国家作出榜样。
正在此间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德博埃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北京以环境友好的“绿色方式”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以外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如果中国成功实施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那将是许多国家“可以效仿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