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浙江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率超6成 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3月10日电(记者裘立华)“鸡鸭河上跑”,这是浙江一些农村过去因乱放垃圾造成河道堵塞的现象,但现在浙江农村的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了63%。

    在浙江省绍兴县稽东镇裘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小垃圾桶,农民把垃圾都放在这个桶里。村里的保洁员裘统正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一次收集,然后把这些垃圾运到村口的垃圾堆放点。

    傍晚时分,镇上的垃圾车来到村口,把这些垃圾清运走,送到镇上的生活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

    裘村的生活垃圾处理是从2006年开始的。“自从集中处理以来,村里的卫生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村支书裘诗田说,过去家家户户的生活垃圾都倒在河道上,靠春夏期间大雨后河道涨水把垃圾冲走,可后来垃圾越来越多,水冲不动了。

    裘诗田说,垃圾堆积,造成村庄脏乱差,夏天蚊子苍蝇都很多,原本清澈的小溪浑浊不堪,连鱼都没有了。

    “自从搞了垃圾集中处理,我们村的河水又清了,道路干干净净,我还搞起了农家乐生态旅游,生意不错。”裘村山娃子农庄的老板裘永水说。

    来自浙江省建设厅的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浙江省全年新建乡镇生活垃圾中转设施229座、累计建设1221座,垃圾中转设施镇乡覆盖率达到61.23%,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63%,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5%,全省农村环境因而得到了明显改善。

    浙江省建设厅厅长张苗根说,浙江的新农村建设不搞大拆大建,主要抓村容整洁,所以我们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重点来抓。

    据介绍,浙江省研究建立不同垃圾的处理模式。如在平原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实行“户收、村集、乡镇中转、县市处置”的原则;在山区、海岛和交通不便的地区,推行“集中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模式,目前东部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格局已基本形成。

    同时,依靠科技进步,鼓励建设小型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对特别偏远山区、海岛乡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推广堆肥、卫生填埋和生物降解等综合处理方式。

    张苗根说,为加快全省城乡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解决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资金问题,2005年-2007年,浙江省财政共安排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资金12779万元,用于支持全省建设和改造城区垃圾处理和中转设施建设。同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07年底,浙江全省多数市、县已基本建立生活垃圾收费制度。

 
 
 相关链接
· 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
· 山西省首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望于6月上网发电
· "谁污染、谁付费" 海南省将收缴污水垃圾处理费
· 湖南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三年覆盖县城 拟投资186亿
· 广西将全面征收污水垃圾处理费用于处污设施建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