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综述:开创新的局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18日   来源:工人日报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新境界

——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综述

    阳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万物萌发生机和活力的大好时节。4月16日至17日,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围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的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进行深入研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深刻阐释、论证了中国工会的性质、特色,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基本要求、正确方向。

    站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时空坐标上,纵观中国工会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既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工会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国情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理性前瞻,必将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不断开拓新境界!

    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总结中国工会八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关乎中国工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旗帜和道路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道路关系前途。

    从制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到作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从提出“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到确立“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从明确加强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到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正更加紧迫地摆在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面前。

    正如王兆国同志在研讨会上讲话指出的,“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要求中国工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这是总结中国工会八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工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中国工会对自身的本质特征、历史使命以及工会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中华民族站在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另一方面,体制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矛盾交织。这既对工会如何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中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作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又对工会加快自身建设,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取得新发展发出迫切呼唤。

    中国工会运动始终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息息相关,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工人阶级的使命紧密相连。这决定了中国工会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适应时代特征,适合国情、会情的正确发展道路,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找准位置、体现价值、发挥作用。

    事实上,回顾中国工会八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尽管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工会在工作的重点、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工会的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的变化和劳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而在这些变化背后,则是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

    “只有解决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这一重大课题,才能使中国工会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不断焕发工会组织的战斗力、生命力,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王兆国同志一再强调的。

    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在会议总结讲话时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各级工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广大工会干部要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进一步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加深对新形势下工会发挥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深刻地理解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才会在前进路上不迷失方向;清醒地牢记自己的历史任务,才能为实现奋斗目标而不动摇。”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胡健康由衷地感慨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工作的亮点及经验,最突出的标志是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工作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辽宁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王俊莲深有体会地说,近年来辽宁省总工会各项工作的突破和发展,都是与工会理论的创新分不开的。比如,在“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指引下,辽宁工会突破了建会难、维权难和工会经费收缴难这“三难”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提出,则推动辽宁工会组织体系、维权体系、帮扶体系这“三个体系”的建设。

    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建民说,北京市总工会近年来围绕找准定位、提升维权能力进行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探索和创新,都应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逐渐丰富和完善的节拍,这也从实践层面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科学性、针对性。

    ……

    放眼全国、综观历史,可以看到,顺应历史选择、沿着正确道路前行的中国工会,不断加强建设,日益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会员人数最多、组织规模最大的工会组织。

    这是中国工会的特色所在———中国工会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产生、性质、地位、职能、组织体制等方面都与西方工会有本质的区别、显著的不同

    把握正确方向,关键要知彼知己、心中有数,这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开展工会工作也不例外。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频繁流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考验着工会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团结统一的能力。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共有的普遍性,又始终保持社会主义中国工会的鲜明特点,成为工会必须应答的时代课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会运动发展的历史选择,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中国工会的本质特征。”在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工会的特色这一重大原则的同时,王兆国同志就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的共同点和本质区别进行了深入、精辟的阐述。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广泛交融,各国劳动者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工会是工人为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而自愿结合的组织,在维护广大劳动者权益、实现体面劳动这一基本目标上,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有共同点。但是,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各国工会发展道路也不同。

    ———从工会的产生看,中国工会同西方工会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从一开始就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工会的性质来看,中国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了工会组织的空前统一和工人阶级的广泛联合,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和高度的政治性。尽管一些西方工会也有政党背景,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参政议政,但与中国工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工会的地位来看,中国工会的地位从来都是与工人阶级的地位、工人阶级政党的地位、国家的性质紧密相连的。并且,这种地位是国家宪法与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和保障的。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健全,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组织的重要社会力量,这是西方工会不可比拟的。

    ———从工会的职能来看,中国工会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尽管各国工会都强调维权,都致力于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但是,在维权宗旨、维权理念、维权方法等方面,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比如在维权方式上,中国工会坚持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矛盾统一体,劳动关系矛盾具有非对抗性的特点出发,按照“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主要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途径,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解决劳动关系矛盾和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从工会的组织体制来看,中国工会坚持工会组织的统一,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工人运动的历史表明,没有工人阶级的紧密团结、广泛联合,就不可能有工人阶级斗争的胜利,就不可能有工人阶级利益的最终实现。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会政治上、组织上的团结统一。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力量更加强大;工会组织日益健全、基础更加巩固,并确立了产业与地方相结合的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工会组织的统一和工人阶级的团结得到充分体现。这些,与西方工会组织多元、力量分散和工人阶级队伍分裂有着本质的区别。

    ……

    这些理论阐述在与会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这一系列基于对工会工作的历史传承、国际背景、核心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思辨后得出的理论观点,让人在思想上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悟。

    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陈宗文说,对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的本质区别在理论上进行深刻阐述,为全国工会尤其是基层工会解决了思想认识上的大是大非问题。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更好地肩负起工会的历史使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包秦认为,全面理解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的本质区别,是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工会”和“怎样建设工会”这一历史课题,全面开创新世纪工会工作新局面的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历史的选择,是反映世界工会运动普遍规律和中国工会运动特殊规律的正确道路。

    理论清才能方向明。大家一致表示,只有充分认识中国工会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在工会的产生、性质、地位、职能、组织体制等方面的本质区别,才能更加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工会的特色,坚定走自己路的决心和信心。

    这是中国工运事业前进的正确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推动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的良性互动,是为中国工会事业发展历程一再证明的真理。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最鲜明的亮点就是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工会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中国工会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

    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总工会主席郭永平说,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中国工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主要内涵、发展目标和基本要求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正是这些重大的创新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工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安徽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王秀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是中国工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同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科学分析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对来自基层工会的丰富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和提炼后大力推进中国工会理论创新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凝聚了全会上下和广大职工的辛勤劳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云秀梅表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会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工会组织的重任做出的正确历史选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就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邓维龙说,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中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工会必须把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组织起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关注民生,确保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功立业,从而夯实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作为一个理论概念的提出,是在中国工人运动走过80年历程后的今天;但作为实践概念,却是中国工人运动与生俱来的特征。这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扎根深厚的实践沃土,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新发展,还需要实践上的新创造。

    在江苏省人大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艳看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提出,既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精神实质的深入思考,又基于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工会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正因如此,这些年来,在工会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的同时,工会工作的实践创新也蔚成风气,这又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了深厚的基础。

    浙江省总工会主席张蔚文认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相适应,尊重基层和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富有实践性、针对性。坚持这一理论特质推进工会工作,既要看到大好形势,也要看到风险和挑战,比如收入差距拉大、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等问题,不仅影响到劳动者个人权益的实现,也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敏锐。

    ……

    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强烈的责任在共识中升华。两天来的认真学习、广泛交流、深入研讨,与会代表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内涵、实质有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更加感知肩负使命的神圣、担负责任的重大。

    正如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在会议总结时指出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努力破解工作难题,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要围绕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职工群众的新期待,谋划新思路、提出新举措,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整体水平。

    “气清更觉山川近,心远从知宇宙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中国工会事业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王娇萍 郑莉) 

 
 
 相关链接
· 为期两天的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在京闭幕
· 王兆国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 王兆国15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芬兰工会代表团
· 首批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图书配送开始
· 各地工会:“协商”保障职工参与工资分配的权益
· 全国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