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时评:高考分数"隐私化"有助改变教育无序竞争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6月4日电(记者 张晓晶)今年高考后,山东将把考生成绩等信息作为个人隐私来保护。除各级招生机构内部使用和向考生本人提供外,一律不准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以及录取信息,严禁以任何形式统计高考升学率。

    把高考分数“隐私化”,目的是减轻教育部门和学校在高考成绩方面的压力,有利于治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是打破高中教育“唯分数论”的一个尝试。

    每年高考一过,很多地方展开分数和升学率的大比拼。小到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地市,多少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多少学生考上重点本科院校,都要按分数排名次,然后对老师、学校进行奖惩。

    在分数这根指挥棒下,应试教育在高中愈演愈烈。教育部门层层下达升学指标,学校竞相延长学习时间,牺牲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搞“时间+汗水”的题海战术,有的干脆花钱“买”考生、拉高分复读生,制造本科上线人数、升学率的虚假繁荣。

    高中推进素质教育困难大,与用分数指挥棒来管理、评价、奖惩教育有关。高考分数只是衡量学校和老师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山东把学生高考分数“隐私化”,就是要打破学校之间、地市之间排名次、以分数论英雄的基础,引导学校从片面关注学生分数高低转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上来。

    评价学校教育质量高不高,老师教得好不好,必须打破分数的一元标准。新的评价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学校建设是否达标,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学生学业水平合格率是否达标,老师是否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等等。

    高考马上就要来临,山东不公布学生高考分数的做法还需落到实处。一是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放弃下达升学指标、用分数进行管理的做法,高考过后,不要进行任何形式的表彰奖励,不要以升学考试成绩为标准奖励或处分教师。二是新闻媒体不炒作高考、不宣传所谓“高考状元”。这既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关链接
· 新华时评:灾后重建要有长效、灵活的政策机制
· 新华时评:从救灾中汲取构建社会和谐的力量
· 新华时评:做好心理救助工作 重建“精神家园”
· 新华时评:做好本职工作 支援抗震救灾有序进行
· 新华时评:致敬,为四川汶川地震灾难中的孩子们
· 新华时评:把这一刻作为永远记忆 定格在心灵深处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