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第一棒火炬手霍庆华在起跑仪式上展示火炬。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宁夏吴忠传递。 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 摄
黄河岸边的“中国回族之乡”
新华社宁夏吴忠6月30日电(记者刘晓莉)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是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这里山川相济,景色秀丽,素有“塞上江南”美誉。古老的黄河穿境而过,浓郁的回乡风情、悠久的古灵州历史、雄浑的大漠风光造就了一个多姿多彩、多种文化交相辉映的塞上精华之地。
吴忠被誉为东方的千塔之城,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回族之乡”,它位居黄河上游,地处宁夏平原腹地,全市人口130.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65.6万人,占总人口的50.2%,是我国主要的回族聚集区之一,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
吴忠自古以来就是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多少年来各族人民携手开发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各族先民们不仅造就了这块富饶的土地,也把各民族的传统技艺世代传承,为吴忠赢得了美食之城、商贸之城、天下大集的美誉。
回族具有善于经商的优良传统,加之古代河运发达和受丝绸之路的拉动,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水旱码头”。
吴忠市位居黄河流域的精华地带,得益于黄河自流灌溉之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是宁夏粮食、鲜奶、畜产品、果品和水产品的重要产地,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奶牛养殖基地、“中国甘草之乡”、“中国滩羊之乡”。
吴忠旅游资源独特。境内秦、汉、明古长城遗址、青铜峡108塔、牛首山寺庙群、金沙湾、同心清真大寺、董府、罗山等景点融历史底蕴、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一体形成了吴忠黄河大漠、回乡风情、西夏遗韵交相辉映的独特的西部旅游景观。

6月30日,当地各族群众为火炬传递加油。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宁夏吴忠传递。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英姿飒爽的“塞上穆民扇”
新华社宁夏吴忠6月30日电(记者刘晓莉)时而像舞蹈,优美动人;时而像武功,英气逼人……鲜艳的绸扇在姑娘的手中翻转,长长的盖头随着身姿摇曳,英姿飒爽的“塞上穆民扇”已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回族艺术。而它的发源地,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塞上穆民扇”是回族祖先在丝路风雨中为了民族的生存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独特民族风格的武术短兵器。
“塞上穆民扇”由百川先生传于宁夏吴忠回族习武者马金宏,后经研究、揣摩、深化、整理,又吸收了回族生活中的“都尔”、“汤瓶式”、“阿密乃”等招式,具有防身和强身健体的运动风格。
“塞上穆民扇”寻求手、眼、身、法、步内外功力的高度结合,刚柔相济、攻防兼备,较易发挥其攻击和防守的长处,非常适合于女子运动,并具有鲜明的回族风格,形成了一个融文化、体育于一体的民族体育项目。

6月30日,演员们在起跑仪式上。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宁夏吴忠传递。 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 摄
婀娜多姿“汤瓶舞”
新华社宁夏吴忠6月30日电(记者 刘晓莉)妙龄少女手持汤瓶,举手投足柔媚多情。有着“洁净的化身”之称的回族汤瓶成为舞者手中翩翩起舞的道具,“汤瓶舞”流传于宁夏回族聚居区。
“汤瓶舞”源于宗教习俗。舞蹈表现伊斯兰教礼拜前用“汤瓶”(壶)盛水净身,作“大净”或“小净”的习俗,舞蹈中还常出现模拟“汤瓶”的形象,故得此名。
美丽的汤瓶,通常和回族女性联系在一起。汤瓶有着高挑的身姿,小小的嘴儿,不洁之物不易进入,既卫生又方便,展示着回族人热爱劳动、喜欢洁净的民俗习惯。
用汤瓶秀美的身姿比喻回族少女的婀娜多姿,展现着回族女性的勤劳美丽,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汤瓶的独特魅力。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汤瓶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用途广泛,但是还有一些传统家庭里的老人在使用它。
小小的汤瓶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蕴涵了回族人的美学观念和道德观念。

6月30日,最后一棒火炬手黄河在城市庆典主席台上展示火炬。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宁夏吴忠传递。 新华社记者 安治平 摄
"祥云"降临回族之乡吴忠市
新华社宁夏吴忠6月30日电(记者黄会清)30日,“祥云”飘向回族之乡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穿戴着特色鲜明回族服饰的穆斯林群众在吴忠中学表演起汤瓶舞、塞上穆民扇等回族传统体育项目,向奥运圣火致意。
吴忠市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2%,是我国回族比例最高的地级市,被誉为中国的“回族之乡”。上午9时,传递仪式在吴忠中学举行。第一棒火炬手霍庆华——宁夏庆华集团董事长。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是宁夏以个人名义捐款最多的人。
谈及此次奥运火炬传递,霍庆华很激动:“奥运精神展示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企业所坚持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发展理念是一致的,我要将这种精神更好地运用到今后的企业发展中,用奥运精神推动企业更快地发展。”
当火炬传递到明珠公园北门口,大街旁的特色民俗表演“抢”走了火炬手不少风头。明珠公园是吴忠市区内首座集文化、休闲、生态和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绿地率73%,是吴忠市民游乐、休闲的好场所。
近年来,吴忠市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动全社会、全民共建绿化,美化新吴忠。一年内完成城市绿化1000多公顷,是2007年末绿地面积的4.3倍,为把吴忠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塞上江南风光的滨河生态水韵城市奠定了基础。
圣火经过四棋梁子拱北时,没来过吴忠市的人们无不投去惊奇的目光。这座始建于1915年,为纪念哲赫忍耶教主马化龙的拱北,完全按照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建造,拱形屋脊,青砖绿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相结合的完美建筑。
圣火继续前行,作为吴忠市对外展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重要窗口的新月广场映入眼帘。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依托吴忠得天独厚的回族文化资源和伊斯兰文化底蕴,坚持唱响民族品牌,打造特色经济,全力培育了清真餐饮、清真粮油副食品、清真肉食品、清真乳制品、穆斯林生活用品及穆斯林服饰等六大特色产业,年产值达40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8%。经国家有关部委考察评估,先后授予吴忠:“中国清真食品基地”、“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中国清真美食之乡”和“中国回族建筑文化之乡”。
上午10时50分许,最后一棒火炬手黄河在盛元广场点燃圣火盆。黄河,是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大型国有企业凤凰涅槃般地重生,他本人也被评为2005年度宁夏经济人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黄河说,“祖国越来越富强,能够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奥运圣火从家门口过,深切感到一种自豪和自信。相信北京一定能把奥运会办好。”
武警忠诚卫士郭春耀:显忠诚本色也需要奥运精神
新华社宁夏吴忠6月30日电(记者曹健)“能同时参与火炬传递和火炬传递的安保服务工作,这将让我铭记一生。”跑完第79棒火炬后郭春耀激动地说:“我将用奥运精神激励我的日常工作。”
30日是武警宁夏总队吴忠市支队直属大队大队长郭春耀手擎火炬传递圣火的日子,而郭春耀的“火炬传递之旅”却早已开始。今年以来,从挑选火炬传递安保士兵、组织训练、参与演习到火炬传递期间“保驾护航”,郭春耀早已介入到火炬传递工作中来。30日,奥运火炬在宁夏吴忠市传递,郭春耀所在大队的260名官兵也参与到了安保工作中。
2008年32岁的郭春耀1994年入伍,他在担任武警宁夏总队吴忠市支队同心县中队代理中队长期间多次带领官兵乔装打扮深入虎穴,抓捕毒贩87名,缴获海洛因、大麻等毒品3800多克,有力地打击了贩毒分子的嚣张气焰,被当地群众赞誉为“缉毒先锋”。
“用赤胆书写忠诚,用勇敢铸就辉煌”,入伍以来,郭春耀1次荣立一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2003年被武警部队授予第六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荣誉称号。2007年,作为全军英雄模范代表,郭春耀赴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
“奥运火炬传递的是幸福、吉祥、和平,希望火炬能将吉祥、幸福传递给四川灾区,祝愿祖国奥运健儿能取得优异成绩。”郭春耀说。
“瓜王”马兴:让周围农民都富起来是我最大心愿
新华社宁夏吴忠6月30日电(记者武勇)“能成为火炬手是我最大的荣幸,让周围农民都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 全国劳动模范、吴忠市的“瓜王”马兴传递完火炬后兴奋地告诉记者。
出生于吴忠市城区高闸镇马家湖村的马兴,高中毕业后回乡成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爱上了种瓜这个行当。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他终于种出了自己的品牌西瓜,不仅质量好,无污染,且抗灾能力强,个头大,瓤口好。同时,马兴积极探索小弓棚西瓜超早熟技术,使西瓜提前20天上市,很快,马兴成了“万元户”。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动众人才算数”,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小弓棚西瓜种植的马兴如是说。2004年6月,马兴组织成立了马家湖西瓜协会,及时向广大群众传授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瓜农用科技、闯市场、搞经营的能力。他还注册了“马兴”牌小弓棚西瓜,实现了“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如今在马兴的带动下,高闸镇小弓棚西瓜种植辐射6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383户农户,面积达到3524亩,产值实现1200多万元。
“让自己的品牌亮起来,让周围农民都富起来”是马兴最大的心愿。他说,传递完奥运火炬后,他将用奥运精神做支撑,继续搭建一个全新的西瓜产业发展平台,有效推动西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保证瓜农的利益,最终实现马家湖村乃至吴忠市西瓜产业的兴旺。
隆美娟:身残志坚的热心火炬手
新华社宁夏吴忠6月30日电(记者 武勇)“我很荣幸当上了火炬手,这种荣誉对我来说,是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吴忠市巧儿刺绣坊的隆美娟坐着轮椅参加完火炬传递后兴奋地说。
隆美娟两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多年来,她坚持自学会计专业,于1985年考入山西财会函授学院,1988年以优异成绩学完了全部课程,受聘为原吴忠市福利汽车配件公司的会计,一年后由于工作出色被公司破格提升为副经理。1999年公司因效益不佳解散,失业后的她积极寻求各种再就业机会,先后开过餐馆、商店,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
不仅如此,她还热爱文艺、体育等文体活动,经常参加各种文体比赛,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2001年在吴忠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她在裕西小区开了一家盲人按摩院,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还帮助盲人实现就业。几年来她举办了多次盲人资格培训班,培养了中级按摩师56名、初级按摩师68名。
2006年经吴忠市残疾人联合会推荐,她参加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获得了钩针组职业技术第一名。这次参赛让她萌生了让更多残疾姐妹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美好生活的想法。比赛结束后她就与朋友一起在吴忠市兰亭街开了巧儿刺绣坊,为热爱手工艺品制作渴望创业的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平台,主要经营手工绣花鞋、鞋垫、各种手工刺绣挂饰、丝网花、剪纸、皮影和各种珠子挂饰等,赢得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隆美娟说,要不是社会进步,民主意识逐步增强,我们这些残疾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参加奥运火炬传递,希望我能让大家看到“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让更多姐妹尤其是残疾姐妹们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自食其力,自强不息。

6月30日,火炬手迪本贝丝·简手持火炬传递。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宁夏吴忠传递。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海外服务志愿者迪本·贝丝·简:祝福奥运 祝福中国
新华社宁夏吴忠6月30日电(记者 刘晓莉)28岁的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女志愿者迪本·贝丝·简不会说中文,但深蓝色的眼睛传递出兴奋和友好。放弃了在英国的高薪工作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寻求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奥运火炬手的身份让她的中国之行多了一份难得的记忆。
“这是全世界一个重要的体育盛事,对于国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迪本·贝丝·简说,“祝福奥运,祝福中国。”
“喜欢过繁忙但不是太忙的生活”。位于中国西北内陆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满足了她这一生活愿望。在这里,饺子、牛肉面、飞饼让她难忘,更让她难忘的是这里友好的人们。
2007年9月,迪本·贝丝·简与丈夫一同来到了中国,在吴忠市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任外教。在近一年多的工作中,迪本·贝丝·简不仅承担每周14节课的教学任务,还在课余时间开展针对学生听说训练的英语俱乐部及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合作教师活动。
迪本·贝丝·简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她很追求完美,经常编写、打印教学材料作为对教材的补充,还自费购买了报纸、资料供师生阅读、学习。
迪本·贝丝·简与丈夫的到来为这个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由贝丝夫妇倡导和推动的“教育行动研究”、“中外合作教师项目”已在外语系部分教师中展开。她经常听中方教师的不同课程并给予中肯建议,为外语系老师上示范课,定期进行教学法讲座,他们还对吴忠市目前的部分在岗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
迪本·贝丝·简说,这是一次珍贵的经历,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把已有的一些经历和经验传递给学生。她希望能有更多的海外志愿者来宁夏。
黄河:奥运圣火让中国人更自信
新华社宁夏吴忠6月30日电(记者 黄会清)生在黄河边,名字叫黄河,长大了用黄河奔流般的激情带领宁夏最大的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迎来大发展。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奥运火炬手黄河用他的青春与热血书写着不凡的人生,而他对奥运火炬的感情则是充满了敬仰。
45岁的黄河是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青铜峡铝厂工作。2004年,当时的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老厂因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而被列为关停对象;新合资的工厂又被外商控制。5000多名职工的生存面临艰难境地,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就在此时,黄河临危受命。
黄河与青铝新一届领导班子做出解困战略:以短平快的速度对原有的陈旧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设施多方筹资尽快投产。面对资金瓶颈,黄河毅然闯荡国际金融市场,经过5个多月的奔波劳碌,筹齐了30多亿元的资金。使企业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代。
在世界各地的奔波中,黄河深切感受到中国日益强大带给每一位国人的荣耀。起初出国,经常被人问“日本人?”、“韩国人?”,而现在,则经常碰到“中国人,了不起”的赞美。黄河说,1949年,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则是另一座里程碑,中国开始走向富强。奥运圣火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从生产落后的困境中走出,青铜峡铝业走上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之路。先后完成国家、自治区重大技术创新项目12个,自主创新、自主研发项目45项,申请专利57项。
黄河说:“奥运精神,科技奥运昭示我们,企业发展也需要更高更快更强。这次传递奥运圣火后,我将把火炬留在公司,让奥运精神激励全体员工发展企业。”
回族阿訇杨占祥:奥运圣火照亮民族团结
新华社宁夏吴忠6月30日电(记者 黄会清)奥运圣火飘临中国回族之乡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以阿訇身份当选为奥运火炬手的杨占祥十分激动。他说:“中国举办奥运会,是全国56个民族共同的大喜事,从得知自己入选火炬手的那天起,我就每天盼望着‘祥云’早日到来。”
今年40岁的杨占祥出生于吴忠市同心县,先后在7个清真寺里当过阿訇。他在甘肃兰州市、宁夏中卫市、宁夏海原县等多处“开学”,受到教民的广泛尊重。杨阿訇说,伊斯兰的中文意思本来就是“团结、和平”之义,穆斯林意指“宣传和平的人”,这与奥运火炬的象征含义相合。
杨占祥说,圣火传递已成为全球团结的一种象征。我作为一名回族穆斯林,对世界和平、团结的期望最大。衷心祝愿奥运圣火照亮民族团结,使中华民族更加团结一心,共建美好未来。
多年来,宁夏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回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宗教自由也得到充分的尊重。宁夏共有大大小小清真寺3700多座,平均每577个人就有一座。对此,火炬手杨占祥称赞有加。
杨阿訇还提到,祖国强大了,每一个回族穆斯林都能感同身受。近年来出国朝觐的穆斯林得到了国际尊重,外国人一看到中国人都十分礼遇,不少人把“CHINA”与有钱人等同起来,这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回族穆斯林感到十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