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民委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发展等情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郭锦玲]非常感谢吴副主任的介绍。现在欢迎记者提问。

    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8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华网 余申芳 摄

    [中国青年报记者]我想请吴主任介绍一下在就学等方面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提供了哪些特殊的保障政策?谢谢!

    [吴仕民]上学的权利是人权的一项很重要的权利,因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情况不仅会决定他的现在,还会决定他的将来;不仅仅会决定他个人的命运,甚至会决定他的家庭,乃至他下一代的命运。所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的保护。中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各民族在享受教育方面一律平等,并且在支持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方面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

    比如在办学方面,国家在民族地区设立了大量的各类为少数民族开办的学校,并对少数民族的学校强调了以公办和寄宿制为主,学校在教育设施、师资培养等方面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并且在教学方面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措施来办学。比如普遍地实行双语教学。除此以外,在办学方面还强调了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的支援,东部地区派大量教师到西部支援那里的教学活动,并且在内地还办了很多新疆班和西藏班,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少数民族地区更好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在上学方面也给了少数民族学生很多帮助,比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实现“两免一补”政策,也就是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的书本费、学杂费,并且对寄宿制的学生家庭困难的给予生活补助,同时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各类升学中,给他们优待,使他们能够更多地、更好地进入到高一级的学校学习。由于采取了这一措施,中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说,现在在全国民族地区大概在699个县中,已经有660多个县普及了九年义务制教育,这个数字看起来与东部地区有一些差别,但是和长期以来教育事业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基本实现普九,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就。谢谢!

    [瑞典记者]看来我在屋子里面也是属于少数,我要问的问题是,我们已经听了很多关于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但是我想问,既然你们做了这么多,为什么现在在西藏和新疆仍然还有很多问题,您能不能就此发表看法?

    [吴仕民]感谢记者先生的提问。正如你提这个问题的前提所涉及到的,中国政府在帮助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且促进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相信,任何一个怀有公正之心的客观人士或媒体对此都会像你一样给予充分的肯定。你也提到,在这些地方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这些地区和东部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你想要知道的是产生差距的原因,下面我简单的做一个回答。

    我们在思索和研究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会想到历史的命题,尤其在研究经济现象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到它的地理环境。首先我想要说的是,在历史上这些地区的发展相对是缓慢的,并且由于地理的原因,如西藏平均海拔在3000到4000公尺,有的地方是5000公尺,这都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不能不谈到经济自身发展规律,中国的经济布局大概就是东部地区历来经济比较发达,科技文化也比较发达,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是相对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并且经济的发展规律本身就是不平衡的,是一个互相之间不断的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这样一个过程。在改革开放中,东部率先实现了改革开放,而西部地区相对来说要晚一些,这是经济自身发展的原因,也影响了西部的发展。

    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行动,从一个方面既说明了对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视,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西部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所以我相信,通过西部大开发,会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从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进程中加快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第三,我想不得不提到文化上的原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有它的特点,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比如说人才的不足,这些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文化上的一些观念,比如说有些少数民族的商品经济观念意识不强。比如说在20多年前,很多少数民族都以经商作为一件并不很光彩的事情,这是社会因素,也是影响西部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是,当前中国的民族关系的状况如何?针对目前发生的一些暴力恐怖事件,我们在反对暴力恐怖事件活动上,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民族关系?

    [吴仕民]这个问题请毛公宁先生回答。

    [毛公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形成了新型的民族关系。在改革开放中,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方针政策,使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关系是良好的。当然,由于各民族之间,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以及由于经济利益方面的原因,在交往之中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和纠纷。但这种矛盾和纠纷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对于这些矛盾纠纷,主要是通过政策和法律的手段及教育疏导的办法来解决。

    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8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国家民委政法司司长毛公宁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网 余申芳 摄

    刚才这位记者问到,反恐会不会影响到中国的民族关系。我们认为,反恐不会影响中国的民族关系。暴力恐怖活动不得人心,暴力恐怖活动只是极少数人的犯罪行为,不是什么民族宗教问题,暴力恐怖活动违背法律,违背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违背国家的利益,千夫所指,大家都痛恨。所以对这种暴力活动依法进行打击,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维护国家的统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可通过多渠道向政府反映意愿
·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优先选聘回原籍任职
· 国家民委接待参加奥运会开幕台湾少数民族表演团
· 百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将参加奥运开幕前文艺演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