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民委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发展等情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中国民族杂志记者]众所周知,我们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羌族,羌族文化遭到了很大的损坏。请问政府在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方面,目前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吴仕民]羌族是中华民族中古老的一员,大家可以从唐代的著名诗人王之涣的那首著名的《凉州词》里的那句千古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中,可以感知到这个民族文化的古老与特色。在这次“5•12”大地震中,因为地震的震中就在羌族地区,羌族地区确实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特别是文化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在抗震救灾中,政府和有关方面把保护抢救羌族的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亲赴灾区指挥救灾的时候明确指出,要保护好羌族的古老文明和文化,在抗震救灾的具体工作中,对保护和抢救当地的文化采取了及时地挖掘那些珍贵的文物资料,保护现存的各种文化设施,以及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等许多具体的措施。

    在三天前,也就是8月13日公布的国家关于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之中,已经明确地把保护和抢救羌族的文化列为重要的内容,其中包括保护藏族、羌族的碉楼和村寨,保护有羌族特色的设施,以及保护和重建羌族的博物馆、民俗馆等等,我相信古老的羌族文化经过这次大地震以后,一定会浴火重生。

    [记者]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政府鼓励游牧民族过定居的生活?第二个问题,政府为什么不喜欢新疆地区的穆斯林自由去麦加朝圣?

    [吴仕民]关于第一个问题,你问的是政府为什么鼓励游牧民族定居。我想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做一点回答。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并且从产业来说,是从游牧业到农业到工业,也就是说游牧业进到农业,再发展到现代化工业社会,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中国的游牧民族几千年来都是过着“逐水草而居”,就是说哪里水好、哪里草好,就在哪里生活,这是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这种生活的不稳定性,不但影响他们的生产,还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所以,适当的使他们定居,能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仅对发展生产有好处,而且能让这些游牧民族更好的发展自己,享受现代文明。至于采取什么方式定居,在什么地方定居,这要经过有关方面商量,并且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加以考虑,同时要尊重游牧民的意愿。我的感觉是,从很多定居的游牧民族反映的情况看,他们非常欢迎由游牧改为定居。

    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8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吴仕民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网 余申芳 摄

    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是不是对新疆地区穆斯林朝圣进行限制。我想告诉你的是,在中国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仰穆斯林的公民可依据穆斯林宗教教义和国家的有关法规去麦加朝圣。我了解的情况是,不仅新疆的穆斯林,而是全国各地的穆斯林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去麦加朝圣。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在采访中接触过很多少数民族的青年,他们走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对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有的能够听懂,不太会讲,有的甚至你问他一句话,他可能连听都听不太明白。在保护和传承本民族语言方面,对于少数民族的教育有什么样的考虑?第二个问题,以国家司法考试为例,对于少数民族来讲,报考者可以享受降分的待遇,但是我们发现在西部地区从事法律工作的少数民族人员,专业的法律人员还是比较少,在这方面我们国家这几年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后还将会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吴仕民]我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关于少数民族的语言问题。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绝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语言,讲着大约80种以上的语言。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为语言有一种规律,总是越来越少,有专家统计,现在全世界的语言大概每年都有60种左右在消失,所以中国在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很重要的法律措施就是,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权利。中国在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在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也就是说在使用汉语的同时使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教学。在新闻媒体中,包括电视、广播、出版物当中使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或者文字。另外,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职权时使用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另外,在司法审判中,使用少数民族的文字发布文告,在法庭上为少数民族的公民提供语言翻译,等等。

    你问的第二个问题,关于现在司法考试中有些少数民族考生的分数相对较低如何采取措施的问题。现在政府有关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项,一个是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第二是对参加司法考试的少数民族考生适当的给予降分录取。

    [郭锦玲]因为今天记者提问比较踊跃,为了尽可能满足记者的提问要求,我们请每位记者每次提一个问题。 

    [美国海外电视台记者]一提到“少数民族”,世界各个国家政府都很敏感,当然中国方面也不能例外。只是我觉得很奇怪,当海外铺天盖地报道中国大陆少数民族地区的暴力行为的时候。中国的反应往往很迟缓,有的时候甚至还不予以理会,有的时候甚至表现为哑巴吃黄连似的。所以,我很想知道,在奥运会以后,国内对争夺话语权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思维和打算?

    [吴仕民]你一开始说对这个问题不明白,我也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许多记者媒体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所取得的那么多的成就充耳不闻、置若罔闻,而却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某些暴力事件加以渲染,有的甚至是偏见,我也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我想,今天我们不在这里更多的讨论这个问题。但我相信所有怀着公正之心的记者、媒体对这种现象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我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在奥运会后要不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争夺话语权。我想要说的是,我们希望更多的增加中外的交流,开放的中国把大门打开,并且永远不会关上,希望更多的记者和媒体到中国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去采访。当然,我们也会客观的向世界真实地报道中国。我想我们不需要去争夺话语权,我们所基于的就是实事求是,并注重新闻的真实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可通过多渠道向政府反映意愿
·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优先选聘回原籍任职
· 国家民委接待参加奥运会开幕台湾少数民族表演团
· 百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将参加奥运开幕前文艺演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