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上海农民工子女满心欢喜地迎来在公办学校新生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9月1日电(黎瑾、赵妍)1日开学,上海许多农民工子女满心欢喜地迎来了在公办学校的新生活:他们告别了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享受和城市孩子同样的公办教育,包括免除学杂费。

    1日,随父母从山东来沪的12岁的颜廷玉在上海普陀区曹杨小学分部开始了新学期的生活。让她高兴的是:学校免除了她200多元的学杂费和书费。懂事的她说:“免除了这笔钱,可以给爸爸妈妈减轻不少负担。”颜廷玉说,目前爸爸在上海一家菜市场卖菜,每月赚的1000多元就是家里的全部收入。

    颜廷玉的幸运来自一次被迫的“择校”。在2007年1月之前,她在普陀区一所非法的民工子弟学校读书。“那里的教室一到雨天就漏水,但却要收学杂费、书费等各种费用。”她说,“但我们过去没有别的选择,因为不能到公办学校读书”。2007年1月,普陀区取缔了这所学校,并将1000多名学生全部转入公办的曹杨小学分部。

    曹杨小学分部校长周洁琦说,这里的孩子家长都是外来务工者,大部分没有固定职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免除了学杂费,家长们都非常开心。

    1日早上,上海杨浦区开鲁新村第一小学的班主任也开开心心站在校门口迎接新同学。这学期,将有两百多名学生从附近的阜盛农民工子弟小学转入该校学习。

    在开鲁一小,这些农民工子弟和上海本地学生一样享受义务教育。杨浦区在今年5月取消了全区4所农民工子弟小学,将学生全部就近安排进入公办小学就读。区里每年按人均1400元拨款给学校作为义务教育经费,所以学生上学不需要花一分钱。

    1日,四年级新生柏庆旺上了四节课,就已经喜欢上了这里。他说:“这里的教室比以前的大,饭菜也很好吃,老师对我们都很好。”柏庆旺的父母是来自安徽的务工人员,靠送报纸和快递赚钱。

    开鲁一小校长孙月芳说,学校在2003年开办了第一个农民工子弟班,以后每年招收的农民工子弟越来越多。至本学期,全校五百多名学生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孙月芳笑言:“我们是一所公办农民工子弟小学。”

    据2007年上海市教育事业统计,截至2007年9月,上海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近38万人,57.1%就读于全日制公办中小学,42.9%就读于主要分布在上海郊县的258所农民工子弟学校。

    上海市计划,2008年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接收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比例提高到60%。在上海市财政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中,将公办学校招收与农民工同住的子女与上海市户籍子女同等考虑。

 
 
 相关链接
· 教育提速奠基民族未来-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
· 青海省共有66.63万名中小学生新学期免除学杂费
· 青海省全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
· 黑龙江全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
· 陕西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新学年免收学杂费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