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9月23日电(记者 李丽静)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今年以来,河南省多策并举,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省农村的办学条件。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今年向社会承诺办好的“十大实事”要求,今年该省先后投入7000万元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投入2.4亿元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筹资10.5亿元实施城镇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工程完工后将惠及28万名城镇中小学生。
今年7月,河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建设厅还联合下发《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从学校的布局和规模、校园和校舍、仪器设备和场地、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进行了统一规范,作为办好每一所农村中小学的最低保障线。
近年来,河南省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据统计,今年秋季新学期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应入学人数为16.27万人,安排入学16.26万人,入学率达到99.92%。
继2007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河南省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大幅提高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农村小学、初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由每天1元分别提高到2元、3元,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