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呼吁警惕甲型H1N1流感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6月1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每月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讲话。当日,潘基文在记者会上说,全世界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必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流感病毒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展示全球在这一问题上的团结。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新华社联合国6月11日电(记者顾震球 王湘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说,全世界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必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流感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展示全球在这一问题上的团结。
潘基文当天在他每月一次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说,像其他疾病一样,甲型H1N1流感也会跨过国界,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传播。因此,最好的应对措施是展示全球的团结,最有效的防治办法是从家庭开始。联合国将与各国政府一道努力做好流感防治工作,世界卫生组织将做好协调工作,以便全球更有效地应对甲型H1N1流感。
他说,贫困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比较落后,人们求医问药不够及时,这就使这些国家人口中患有其他疾病的比例较高。需要强调的是,在发展中国家聚集的南半球,流感季节才刚刚开始,因此国际社会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潘基文说,世界卫生组织当天已经宣布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升至6级,这只是表明流感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传播情况,而不应成为造成人们恐慌的原因。
潘基文同时还就应对甲型H1N1流感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确保大众及时获得流感疫苗、防病毒药物,同时更加广泛、公开地分享病毒样品和其他信息;第二,防止出现包括旅行禁令和贸易限制等轻率、歧视性的举动,对任何疾病所做出的反应必须有科学依据;第三,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医疗卫生领域,需要在各个战线加强协调。他希望国际红十字会和联合国有伙伴关系的非政府组织能与联合国一起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以确保弱势群体的利益。
潘基文同时还宣布,他将于15日主持召开流感协调委员会会议,以研究制定联合国系统下一步将采取的措施。
世卫组织:不要对“流感大流行”过度恐慌
新华社日内瓦6月11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11日宣布,将全球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由此前的5级提升至6级,这意味着世卫组织认为流感进入大流行阶段。但世卫组织官员始终强调,人们不应该对提升至6级过度恐慌。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此前曾多次解释说,目前世卫组织所执行的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体系,是基于流感病毒的地理传播程度评估的,并未考虑疫情的严重程度或重病患者数量。因此,人们不应对警戒级别升至6级过度恐慌。
按照这一警戒级别体系,5级是指某种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区至少两个国家的人际间传播,表明流感大流行“正在逼近”;而6级是某种流感病毒在疫情发源地以外其他地区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了社区层面的暴发,表明病毒正在全球蔓延,这也是流感大流行级。
目前,发端于北美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已经造成1000多人感染,南美洲和欧洲也有一些国家报告数百病例。但从全球的统计数据来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死率远远低于曾在亚洲国家肆虐的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截至11日,全球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共报告27737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死亡病例为141例。
科技短评:流感6级警戒告诉我们什么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黄堃)世界卫生组织11日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6级,表明世卫组织认为“流感大流行”已经到来。上一次世卫组织宣布“流感大流行”是在1968年,近半个世纪以后的这次6级警戒告诉我们什么?
毫无疑问,它首先标志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最新数据显示,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已有1000多人被感染,加上此前疫情在北美洲墨西哥、美国等地的流行,世界已有两个不同区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感人际传播。这正是世卫组织宣布6级警戒的界定标准。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标准的核心和重点在于地理传播范围的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流感病毒本身变得更厉害。
第二,它提醒全球对疫情需要更加警惕。在6级警戒下,各个国家、地区和相关组织都将采取更加积极和严密的防疫措施。无疑,卫生防疫机构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人们也会在这个“最高级”的警示下更加注意日常卫生防范,医药企业也将加大研发和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力度。
第三,它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长期防疫的准备。以往“流感大流行”的一个特点是疫情呈波浪形起伏,如1918年大流感开始较温和,但6个月后出现了严重得多的第二波传播。1968年开始的“香港流感”疫情甚至到1970年还出现了一次高峰。
最后,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宣布将警戒级别升至6级时所说,与41年前相比,全球卫生监测网络和医疗卫生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世界现在可以收获以往投入带来的好处”,我们有战胜疫情的能力和信心。
新闻链接:全球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北京时间12日零时,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由5级提升至6级。
根据世卫组织规定,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共分6级。
1级:在自然界中,流感病毒长期在动物尤其是鸟类中传播,但从未有此类病毒导致人类感染的报告,即便从理论上讲它们有可能进化为可引发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
2级:在家养或野生动物间流行的已知的动物流感病毒导致了人类感染,被视为有流感大流行的潜在威胁。
3级:某种动物流感病毒或动物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重组后的病毒,已经在人群中造成零星或小规模传染,但尚未出现足以导致人际间大流行的传播能力。
4级:某种动物流感病毒或动物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重组后的病毒,已经证实可在人际间传播,并在社区层面暴发,这是流感大流行风险增大的重要节点,但并不意味着流感大流行肯定会出现。
5级:某种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区至少两个国家的人际间传播。尽管在这一级别,其他大多数国家仍未受影响,但它是一个重要信号,表明流感大流行“正在逼近”。
6级:某种流感病毒在疫情发源地以外其他地区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了社区层面的暴发,表明病毒正在全球蔓延,这也是流感大流行级。
从概念上讲,流感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病毒的影响范围,而不是病毒的严重程度和死亡人数。世卫组织官员和专家近日多次强调,流感大流行6级警告的含义主要是指病毒的持续人际间传播范围超出北美,已在其他地区许多国家发生疫情,而与疫情本身的严重程度无关。
世卫组织负责卫生安全和环境的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明确指出,宣布流感大流行到来与流感大流行的严重程度完全是两回事。流感大流行的严重程度主要是依据人感染病毒后的症状和死亡率,以及对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人等)的影响程度而定,而甲型H1N1流感的严重程度目前尚无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