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全球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回望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王丹丹)从春到夏,一场突如其来的新流感向人类发起了挑战。
截至北京时间6月11日23时30分,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773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141例。当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宣布,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由5级提升至6级。
疫情在蔓延
4月初,新型流感开始在墨西哥蔓延。4月13日,墨西哥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引起世界高度关注。随后,美国和加拿大也出现了不断增加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
4月25日,世卫组织宣布美国和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4月27日上午,墨西哥公布已经有149例确认或疑似新流感死亡病例后,世卫组织当晚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3级提高到4级。两天后,警戒级别又升至5级。
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全球新增病例数持续上升,世卫组织全球疫情报告中提高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疫情已经从北美扩散到亚洲、南美洲、欧洲、大洋州和非洲。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美国确诊病例数最多,达13217例,其中死亡27例;墨西哥紧随其后,确诊病例为5717例,但死亡病例高达106例。目前,加拿大确诊病例为2446例,包括2例死亡。据加拿大卫生部门9日报告,加拿大土著人社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正迅速上升,重症患者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在亚洲,日本自5月16日发现首例非输入性病例后,疫情迅速扩散,目前日本确诊病例已达485例。中国也已确诊142例,并且出现了二代病例。韩国、越南、新加坡和印度等也报告了数量不等的病例。
在南美洲,智利确诊病例已达到1694例,其中2例死亡。欧洲27国报告确诊病例。其中,英国确诊病例达666例,西班牙331例。澳大利亚确诊病例已升至1224例,维多利亚州最为严重。非洲也未能幸免,目前埃及已有确诊病例8例。
防控显成效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9日说,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场流感的整体严重程度应属中等。
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后,墨西哥政府决定,取消各种可能造成人群密集的活动,宣布学校暂时停课,关闭电影院等公众娱乐场所,向公众免费发放口罩,设立防流感信息站,分发宣传手册。4月25日晚,墨总统卡尔德龙发布总统令,宣布全国进入卫生紧急状态。这些措施逐步显现成效,墨社会秩序正恢复正常。
鉴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初期传播具有明显的“旅行”性质,同墨接壤的危地马拉4月24日宣布全国进入“黄色警戒”,对边境口岸严加监控。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巴拿马等国纷纷加强疫情监测。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威胁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陆续加入防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战斗。
医学隔离是应对传染病的长期既定措施。对来自疫区的人员进行严格筛查,对有流感症状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得到了广泛理解和支持,发挥了显著的防控效果。
合作迎挑战
有效抗击新型流感,需要全球通力合作。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5月4日在联大有关甲型H1N1流感问题特别会议上说,各国应采取强有力的新多边主义合作方式应对当前流感疫情,“这是确保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唯一途径”。
5月7日,曼谷。东盟与中日韩卫生部长举行特别会议,就疫情防控合作战略等进行讨论。5月16日,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向世卫组织提议,各国共享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信息。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总干事贝尔纳·瓦莱特说,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研制最少需要6个月,从研制到批量生产需要的时间更长。疫情就是命令。疫苗研制,刻不容缓。全球4个实验室紧急行动,开始研制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新疫苗。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卫生紧急事态应对委员会专家经过紧张工作,于5月底前掌握了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的染色体序列。加拿大卫生官员5月6日也宣布,加科学家完成了对3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这些科研进展为在4到6个月内研制出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卫组织正与权威机构密切合作。据法国媒体5月28日报道,许多世界著名制药企业已经得到世卫组织提供的特殊病毒菌株,用于研制疫苗。这种疫苗可望于今年8月问世。
目前,中国两家企业也获得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第一批疫苗将在7月底生产出来。
科技观察:疾病频困扰 人类更坚强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潘治)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戒级别由此前的5级提升至6级,即表明全球流感大流行已经到来。自4月初在北美地区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流感病毒就已蔓延至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达27737例,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威胁。
然而回顾历史,各类疾病从未停止过对人类的侵扰,也正是在与疾病的不断斗争中,人类逐渐构筑了从防疫到治疗全方位的公共卫生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经验,保障着人类的繁衍进化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
较量从未停止
翻开历史可以看到,各类疫情对人类的危害一直穿插记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鼠疫、天花、疟疾、肺结核以至流感,都曾留下过许多可怕的记忆。
仅以人们最习以为常的流感为例,它持续困扰了人类数千年。据称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有了类似流感的疾病记录,之后与流感相关的记录在全球各地的历史中一直屡见不鲜。如今最常被提及的,莫过于1918年至1919年造成约4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还有随后出现的“亚洲流感”以及“俄罗斯流感”等。
科学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根据结构特征被分成甲、乙、丙三类。其中,甲型流感对人类威胁最大,而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不同,它理论上可能有135种之多,也就意味着流感病毒有极强的变异能力。换言之,仅流感这一种疾病,就已经并且还将继续长期威胁着人类。
伴随着环境变化及微生物的进化演变,在一些旧病反复出现的同时,新的疾病也陆续出现。例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霍乱、结核病等疫情时有反复,与此同时,艾滋病、非典等新型疾病也闯入了人类生活。
客观地说,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在生存范围、繁衍数量和进化能力等方面并没有绝对优势。如人类生命繁衍一代至少需要十几年,而病毒等微生物在一天之内就能繁殖好几十代。因此,与以不同微生物为病原体导致的各类疾病持久抗争,成为人类必须直面的一大挑战。
人类技高一筹
5月下旬,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说,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人均寿命为71岁,而中国的人均寿命则达到了74岁——这让“七十古稀”之说真正作古,成为人类寿命不断延长的明证。
人类寿命的延长,得益于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更依赖于卫生医护水平的提高。正是凭借与各种疾病长期不断斗争中所取得的进步,人类至今已构筑了从防疫到治疗的全方位公共卫生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经验。
众所周知,历史上许多瘟疫早已被人类征服。这其中,天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成为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所俘获的最值得炫耀的一件战利品。种牛痘预防天花,让人类第一次拥有了彻底战胜一种瘟疫的骄傲。
更为重要的是,天花的消灭还意味着人工免疫学的问世。以此为标志,人类在和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实现了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防疫的转变。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百日咳)白(白喉)破(破伤风)混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每一种疫苗的诞生都意味着在与相应疾病的斗争中,人类获得的制胜优势。
青霉素的发现又使人类拥有了一种抗击多种疾病的重要武器。以它为代表的抗生素,让人类掌握了高效对付细菌性感染的利器,为数众多的疾病就此被降服。
还有一些看着不那么起眼的发明或举措,都在巩固着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堡垒。抽水马桶的发明使污水处理独立出来,确保了饮用水的清洁;蚊帐、杀虫剂在一些地区的普及,使得一些通过飞虫传播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小到口罩、快速诊断试剂盒,大到红外体温探测装置、负压转运车等,都令人类对抗疾病的武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锐利。
与疾病的斗争虽然未有穷期,但技高一筹的人类步步为营,从被动挨打的状态逐渐转化为积极防御乃至主动进攻。
未来尤为可期
世卫组织此次将流感疫情警戒等级提升至最高级,是继1968年之后40多年来的首次。但这只是对疫情地域传播情况的反映,正如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所说,“这并不意味着疫情严重程度提高,或者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比现在病得更重,人们无需恐慌”。
我们应该看到,自世界卫生组织4月24日首次证实在墨西哥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全球科学家们携手攻关,一个多星期就完成了对该病毒的基因组测序,一个多月以后病毒毒株样本就已被分配到各国,疫苗生产随即开始启动。福田敬二多次表示,“我们充满信心,制药公司可能在6月底、7月初产出疫苗”。如此快的反应速度,如此高的科研效率,哪怕就是在几年前还是难以想像的。
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在应对疾病挑战方面,人类正逐渐向全面阻击各类疾病的目标稳步迈进。例如,近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不断获得突破,从根本上发现各类疾病产生的机理、以期遏制并攻克它们;生物医学技术突飞猛进,以靶向药物为代表的新型药物使有的放矢、个性化医疗逐渐成为现实;大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全球化网络建立,正逐渐将全人类都纳入同一个越来越坚固的健康堡垒之中。人类在与各类疾病的斗争中,已显现出集团化、系统化、精确化作战的特点,胜利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人类。
毋庸置疑,各种疾病依然将不断侵袭人类,仍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然而,人类正凭借着越来越发达的科学、越来越昌明的医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战胜疾病的奇迹。我们可以自信地说:疾病面前,人类正变得越来越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