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工作全面启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哈尔滨1月30日电(记者孙英威、刘景洋)随着《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编制完成,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工作全面启动。按照初步规划,到2020年,这两大林区的生态环境将得到初步恢复,生态主导型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林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林区,也是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水系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维护着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同时,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天然屏障,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调节东北、华北地区气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60年的高强度开发,可采成过熟林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7.8亿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6600万立方米,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木材产量大幅下降使林区经济逐步陷入危困,各项改革推进艰难,林业职工生活受到影响。

    1998年,国家在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大小兴安岭林区开始休养生息。2004年,黑龙江省提出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作为推进全省结构调整的重要经济板块加快建设,并于2008年将其列入“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这一举措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随即下发了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编制方案。

    记者从黑龙江省林业厅了解到,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及政策措施、生态保护与资源培育、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林区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涉及政企分开、林业主辅分离、国有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停止主伐、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进行生态移民、发展绿色食品、开发轻捷能源、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多个方面。

    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张凤仙表示,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实施后,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将全面停止主伐生产,同时加强造林和中幼龄林的抚育,加强湿地和草原的恢复和保护,并逐步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由于规划目标中木材产量大幅度下调,将使整个林区发展格局产生质的变化,林区替代产业发展和林权改革将被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

    目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等林区在经济转型方面已经迈出了扎实的步伐,分别采取了禁伐珍稀树种、强化生态保护、停止采金作业等举措。同时,依托资源优势确立了以生态旅游、绿色能源、木材精深加工、绿色食品等产业为重点的生态主导型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逐步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性转变。

 
 
 相关链接
· 我国大小兴安岭林区“炉口夺木”保护森林资源
· 大小兴安岭环保与经济转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 我国计划分两个阶段在大小兴安岭尽快停止主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