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王家岭煤矿已救出115名被困者 加紧搜救其余38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王家岭矿难:5日井下又发现86名幸存者

    新华社山西乡宁4月5日电 5日11时20分许,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第二批受困人员陆续出井,有15名受困人员出井,至11时45分许,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出井受困人员数达到24人。

    据介绍,5日井下又发现86名幸存者,加上4日晚成功救出的9名受困人员,目前估计可能会有95名受困人员在本次事故中获救。

4月5日,救援人员将一名获救矿工抬出井口。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9名首批获救工人经治疗情况良好

    新华社山西乡宁4月5日电 记者5日从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获悉,9名首批被解救的工人经医院治疗,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情况良好。到5日6时,救援现场排水总量16.59万立方米,水位下降14.8米。目前排水设施运转正常。

    记者从救援现场了解到,到9时20分,共有300多名救援人员在井下搜救,营救仍然被困的144名工人。

他们发现了黑暗中的第一缕亮光
—— 第一个发现王家岭矿难被困人员的矿山救护队员驻地速写

    新华社山西乡宁4月5日电 来到潞安集团矿山救护中队驻地时,救护队员们有的在帐篷外面歇息,有的在里面吃着桶装方便面,疲惫的神情掩不住丝丝喜悦。

    正是这个救护中队,4日22时27分,发现了水面深处的第一缕灯光,从而全面拉开了王家岭透水事故井下救援行动的帷幕,使救援行动疾速展开。

    二百米以外,救援的场面正热。一辆辆救护车拉着刚刚抢救上来的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被困人员疾速驶离。

    发现第一缕灯光的救护队员名叫郝喜庆,是潞安集团矿山救护大队二中队一小队小队长。

    “我正坐在巷道旁的水泵管上,无意中抬头发现水面远处有灯光在晃动,那不是指挥部说的有可能有人生存的工作面吗?”他迅速起身跑向50米外的联系电话,拨出在心里默记了多遍的矿山救护协调组电话号码:8000。瞬间,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传回指挥部。

    郝喜庆所在的小队4日下午4时下井作业,主要任务是监测气体,观察水位,监护现场施工工人的安全。这些数据,通过每两小时一报的值班电话,迅速汇总到指挥部,成为指挥营救153名被困人员的第一手数据。

    淹没巷道的地下老窑水极度混浊,郝喜庆崭新的救护服已成了泥巴服,油黑一层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一双大手上沾满厚厚的黑泥,脸上黑亮亮的,有许多泥巴。其他10多名工友也和他几乎一个模样。

    郝喜庆小队是3日凌晨2时临时接到紧急通知,从长治赶来乡宁参加救援的。尽管当时许多人还在休假,但紧急集合令下达后,休假的队员连夜赶回驻地,其中最远的是从35公里外的家里打的赶回执行任务。早晨6时,应该出发的35名队员和干部全部到齐,一个都没有少。

    副中队长告诉记者,救人如救火。抵达王家岭矿后,他们自己协调了两顶帐篷住下,所有生活用品只有配发的一条毛巾。用的是自己带的桶装水,吃的是自己带的方便面。王家岭矿的夜晚寒冷无比,他们连床被子都没有,夜晚就盖着自己的大衣蜷缩成一团。连续两天顿顿吃水煮方便面,一丝青菜都没见过。

    而此前两天,他们刚刚向王家岭矿营救工作指挥部捐献了三卡车物资,有饮料、纯净水、方便面、汽艇、手套、大衣等。

    房间里,简易钢丝床上除了凌乱堆放的大衣,好像再没有多余的东西。两张钢丝床旁,放着四个塑料凳支撑的木板,显然是晚上睡觉的床。用一块木板搭起的“茶几”上,电磁炉上煮着的开水刚刚开始冒气。

    在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救援现场,像这35名同志一样的救援队员一共有3000多人。从事发后到成功救出部分被困人员的176个小时里,他们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争分夺秒,千方百计地救人。

    非常时期,救人要紧。一位工友轻轻地说。

    4月5日凌晨,完成一轮搜救工作的救援人员疲惫地走出井口。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紧急抢救,与时间争夺生命!
—— “3·28事故”首批获救人员救治目击

    新华社山西河津4月5日电 5日1时20分左右。山西铝厂职工医院。“3·28事故”第一位被救出井人员乘坐的救护车后门打开后,六七名医务人员小心翼翼、保持担架平衡,把被救工人抬下。记者看到,这名工人蒙着眼罩、盖着棉被、接受输液治疗。医务人员通过电梯升到三楼,进入早已经过医疗专家多次验收的病房。

    从下车到进入病房,用时4分钟左右。这是一场与时间争夺生命的战斗!一秒钟,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分界;一秒钟,可能就是正常与伤残的分界!

    从1时24分至2时20分左右,首批获救的9名工人陆续到达山西铝厂职工医院三楼病房接受检查和治疗。

    山西铝厂职工医院是距离事发现场最近的医院。医院院长原天平和几十名医务人早已在大门口紧张地等待着。

    进入病房后,准备充分的医务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始对这9名工人进行治疗。

    第8名被救工人是河南平顶山人,叫李国宇,38岁,这名工人与医生交流的意识非常清醒。

    其中4人的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能听懂医务人员的话。其中有一名工人有腿伤,能喊“疼”。

    这所医院预留了30张病床。来自太原的医疗专家对治疗方案多次讨论、修改。原天平说,葡萄糖、盐水、氨基酸、透析设备、高压氧等,只要有可能使用的药品、器材都已经经过检测,确保万无一失。4月3日,为了确保救治,医院重新调试了医院大门、院内、楼道的灯光,加大了亮度,并对院内的一些设施进行了清理。

    “事发当晚,我们医院就派出救护车在井口等待。对于医院救治,山西铝厂主要领导多次打电话,要求调集医院水平最高的医生,调用最好、最先进的设备参与救治。”原天平说,“来自太原的专家针对救治方案一再细化,从下车到进入病房的每一步,被困人员会出现的哪些症状,用什么治疗方法,都经过精确的讨论。”

    从3月28日13时40分,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起,被困井下的153名工人,成了所有人的牵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张德江副总理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先后赶到事故现场,并一直坐镇现场指挥抢险救援。

    在井下进行抽水、通风救人的同时,后方也开始紧急筹措,准备打一场医疗救治战!生命的延续是第一位的。

    山西省几乎调集了省内所有的优良医疗资源。这些专家有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第一医院、山西省第二医院等医院的著名专家,还有对煤矿救护非常专业的晋煤集团总医院的顶级专家。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第二医院、山西省人民第二医院被确立为抢救行动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医院。

    一旦进入医疗抢救阶段,这些医院将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症医学科、肾内科等十多个科室的专家随时参战!

    前几天,153辆救护车已经在抢险现场集结待命,保证做到一人一车,一医一护。运城市、临汾市等地的卫生局紧急安排6家医院,全部预留救治床位。

    “医疗救治领导组制定了井下、坑口、医院和危重症患者4个救治方案。整个救治要保证每个交接环节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救治原则是调动最好的医疗资源,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事故医疗救治领导组组长、山西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说。

    救治时间,抓紧,抓紧,再抓紧!治疗方案,细致,细致,再细致!

    从出坑后的眼置措施、躺卧平衡,到生理盐水漱口、润喉,再到输液速度控制、检查具体项目,都安排了详尽计划。河津市公安交警24小时在事发现场到各抢救医院的交通路线进行巡逻,在山西铝厂职工医院负责交通指挥的交警从3日开始就对医院附近的个别路段实施交通管制,以确保交通安全畅通,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从现场赶到医院。

    前方3000多名救援人员日以继夜,不顾极度疲劳,参与抢险救援。后方医疗队伍整装待命,参与救治。

    “所有的专家为了制定救治计划连续作战。我和院里其他医务人员都是24小时值班待命。”原天平说。不管有多么辛劳,都无怨无悔,因为那是为了能让生命延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王家岭矿透水事故首批获救工人在医院接受治疗
· 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下井救援难度比预想的要大
· 王家岭煤矿救援:救援队伍为何迟迟下不了井?
· 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井下救援工作准备就绪
· 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新闻发言人解释抢险疑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