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2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赵超)国家民委主任杨晶表示,“十一五”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受国务院委托,杨晶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民族8省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19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14元,占全国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1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5328元和1654元。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自2002年以来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由第24位上升到第15位。

    杨晶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2005年,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9∶42∶39,到2009年调整为15∶46∶39。农牧业比重明显下降,工业比重显著上升,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其中,新疆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全国首位;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产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位,同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蔗糖、蚕茧生产和综合利用基地,产糖量约占全国的60%,产蚕量占全国的30%,居全国之首;云南的花卉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成为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青海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广西、贵州、宁夏已成为我国铝产业的重要省份;旅游业已成为西藏、云南、新疆、广西等省区的支柱产业。

“十一五”时期我国安排民族省区财政扶贫资金300多亿元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赵超、白瀛)国家民委主任杨晶22日说,“十一五”以来,我国累计安排8个民族省区财政扶贫资金342.4亿元,年均增长15%;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4亿元,年均增长28.9%。

    杨晶当天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杨晶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累计安排5个自治区的投资规模1190多亿元,年均增长32%;通过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实施贷款优惠利率累计贴息34.09亿元,带动金融机构向民贸民品企业放贷1200多亿元。

    杨晶说,这些资金投入,帮助建成了一批机场、公路、港口、水利枢纽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产业项目,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时期我国出台14个政策性文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赵超、崔静)受国务院委托,国家民委主任杨晶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他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出台14个政策性文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杨晶指出,这些政策性文件既有涵盖整个民族地区的全局性重大举措,又有针对各个民族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的专项政策;既有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如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的优惠政策,又有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如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等。

    同时,我国出台了针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培养政策,如在新疆、西藏开展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实施“青海三江源人才培养工程”等。

    杨晶说,这些政策举措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含金量”也很高,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比如,国家不断加大对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2009年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覆盖了全国所有136个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累计投入资金22亿多元,有效加快了边疆地区建设步伐。

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面临六大问题和困难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赵超)国家民委主任杨晶22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表示,目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加快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非常突出。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存在,并呈继续拉大趋势。2009年,民族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2.9%,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2.4%。

    第二,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2009年,民族地区尚有1955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54.3%。

    第三,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薄弱。民族地区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路、气(沼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缺乏基本生存条件需要易地搬迁的有600多万人。一些民族地区农村住房条件差、生活设施简陋,与小康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第四,社会事业仍然亟待加强。民族地区多数县“普九”基础脆弱,巩固提高的任务还很艰巨。一些地区教师严重短缺。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严重滞后,基本办学条件较差。一些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技术人员匮乏。一些边疆地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较低,一部分农牧民听不到、看不到、听不懂、看不懂广播电视以及读书看报难现象依然存在。

    第五,生态环保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民族地区水土流失、荒(石)漠化现象比较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全国牧区仍有9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牲畜超载过牧现象依然普遍。

    第六,人才匮乏问题仍然突出。目前民族地区人才流失现象比较普遍,外地人才不愿去、本地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普遍缺乏教育、卫生、农业、畜牧等专业技术人才。

2011年起我国将在8个省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赵超)国家民委主任杨晶表示,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受国务院委托,杨晶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杨晶表示,加强民族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国家将抓紧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趋好。着力推进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建设,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同时,加快推进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生态移民等10大重点生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对一些重点湖泊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继续推进一些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加快民族地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减少地质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积极推进资源税改革,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

    杨晶指出,各级政府将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对属集体林的国家级公益林,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逐步提高补偿标准,适当增加对江河上游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

2009年8个民族省区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1452万人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赵超)国家民委主任杨晶表示,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8个民族省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001年的3076.8万人下降到1452万人。

    受国务院委托,杨晶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杨晶说,近年来,民族地区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率先在民族地区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目前,民族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5%,高等院校发展到160多所。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在全国覆盖面平均为24%,而5个自治区中西藏已经实现全覆盖、新疆覆盖面达66%、宁夏覆盖面达63%,30个自治州中已有11个实现全覆盖,120个自治县中已有49个纳入试点县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民族地区所有县(市、区、旗)。

    ——2006年以来,中央投入专项资金150多亿元,改善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支持民族地区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保障制度,5个自治区享受低保的群众达330万人。

    ——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牧)家书屋建设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工作得到加强,农牧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出版物品种数量大幅增加。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力度加大。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听广播看电视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1670多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赵超)国家民委主任杨晶表示,“十一五”以来,国家共投入1670多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公路、水运、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五”时期的2.2倍。

    受国务院委托,杨晶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杨晶说,到2009年底,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88万公里,乡镇通公路比重达到98%,建制村通公路比重达到88%。青藏铁路、南疆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新建铁路里程达到1万公里以上;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目前除西藏部分地区外,边疆省区已全部实现行政村通电话;实施邮政局所改造,邮政普遍服务能力有效改善;2006年以来,中央用于民族地区的水利建设投资251亿元,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其中,2007年竣工的宁夏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结束了当地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

 
 
 相关链接
· 点击中国民族地区2010年的温暖“民生数字”
· 中央民族歌舞团走向海外展示中国少数民族歌舞艺术
· 贾庆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
· 西部民族地区各界人士谈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
·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座谈会召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