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时评:实名购票 从“回应”到“解决”有多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10日 18时5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 姜琳)“实名”加“网购”,构成了今年铁路春运的一大亮点,却也成为很多购票者意外的苦恼。面对实名网购火车票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铁路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做出回应。回应及时值得嘉许,但群众更关心的是难题化解的进度。从“回应”到“解决”的距离,测试着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标示出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购票“扣钱不出票”来说,发现已十余天,经有关部门努力,但仍未得到有效解决。10日,记者通过12306网站在付款后“成功购得”2张1月21日北京至淮安的火车票,但到换票点却被告知根本无票,甚至连网络购票信息也消失。这屡屡出现的情况让满怀期待的购票者扫兴而归。像这样的明显疏漏,不仅影响实名制的服务效果,还容易降低有关部门的公信力。

    事实上,自12月上旬实名购票施行以来,问题就开始出现:先是一些旅客身份证信息在购票网站被恶意抢注;接着一些地方换票点不足;然后是网站严重拥堵,要不无法登录,要不显示订票成功但换不到票,网站服务电话也打不通;再是一些乘客进站时忘带身份证,只得临时补办……

    分析起来,这些问题大都并不复杂,事先可以想到,或是通过事前常规测试予以解决。例如承载能力和支付安全是对一个销售网站的基本要求,这类网站的架构和运行国内都有较为成熟的建设经验。如果事先工作再做细致一些,有些方面可以做到未雨绸缪。

    好事办好并不容易,正因如此,在这场实名购票的改革中,面对种种问题和瑕疵,社会绝大多数公众表现出了很大的宽容和理解。但这种理解应当转化为有关方面迅速改进的动力。细节决定成败,春运大幕已经开启,如何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尽快解决暴露问题,让群众的出行多一些便利,这里有殷切的民生期待,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

 
 
 相关链接
· 新华时评: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
· 新华时评:个人信息安全已成社会“揪心之问”
· 新华时评:形势愈严峻复杂愈要坚定“促转变”
· 新华时评: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刻不容缓
· 新华时评:落实好“菜篮子工程”承载百姓新期待
· 新华时评:房地产市场调控就是要强化民生意识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