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4月17日电(记者 胡苏)“村边小溪上的石桥不安全,要赶紧修座新桥。”“有些村民家里自来水管老化,村里应该组织集中检修。”……这是福建省大田县武陵乡上岩村“两委”前不久述职时村民提意见的场景。
上岩村是省级扶贫重点村,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这个村多次开展村“两委”任期述职和村民评议“村官”活动,促进了村里老大难问题的解决,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村容整治和干群团结。
上岩村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山区,是一个经济、工作基础“双薄弱”村。村里1300多口人,三分之二外出务工,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村子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长期安于现状,“村官”畏难怕事,导致上岩村长期脏、乱、差。村里一条小溪两旁垃圾成山,最好的几百亩烟田被洪水淹了没钱修、没人管。
怎样才能帮助这个落后村尽快改变面貌?2011年11月至今,福建省物价局下派上岩村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增田组织村民和干部开展了多次“村官”述职和村民评议座谈会。
“我去年主抓了村里的烟叶生产工作,联系资金建起了500米烟田防洪堤和排水渠。”“我今年重点落实村容整治,100多米溪流岸边的垃圾基本清理完毕。”……今年3月30日上岩村召开了一次“两委”述职和村民评议会,8名“村官”逐个上台,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谈成绩、讲不足,对今后的工作作出了承诺。
干部述职完毕,还要接受群众评议。“村部翻了新,村里旱厕全部改成了水冲式,还新修了垃圾池和垃圾箱,垃圾定期清理,村民乱丢乱倒的习惯也基本改掉了。”村民代表叶昌助说,“我看干部们工作做得不错。”
“这叫干部做工作,村民来‘验货’。”村民叶式遂说,“要是台上乱讲一通,说了的不做,我们以后都不来参加你的会。”
通过述职和评议,干部责任感提高了,村民也兴奋起来。村庄漂亮了,村民生产恢复了积极性,干群关系也有了明显改善。
如今走进上岩村,这里又恢复了山清水秀、整洁干净的面貌。村头400亩连片田种满了绿油油的烟叶;后山的十八溪风景秀丽,溪水蜿蜒而下,从村中穿流而过。
65岁的村民乐桂春告诉记者,以前整村人吃水就靠一口小蓄水池,滴滴答答一天接不到两桶水。“今年初,村干部从5公里外的山里给大家找到一处新水源。如今,全村380多户都用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了。”
“去年修好了防洪堤和排水渠,连片农田作物有了保障,大家种田又有了积极性。”村民叶天在说,2011年,全体村民在干部的带领下,积极发展烟叶种植和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幅度都达到了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