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推进保障房建设五年盘点:突破瓶颈攻坚前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13日 16时34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我国自2008年以来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覆盖全国城市20%住房困难家庭,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记者近期在京、津、沪、黑、鲁、苏、赣、粤等地采访看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地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一号工程”,克服时间紧、资金缺、拆迁难等一系列难题,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一路攻坚前行,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目标考核“约谈问责” 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

    记者在多地采访看到,许多县市多个保障房工程都在同时开工。被采访的地方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保障房建设,加之工程量较大,因此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都不敢松懈。

    黑龙江省把保障房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通过倒排工期,努力克服高寒地区有效工期短等难题,确保工程进度。2008年以来,全省共建设改造住房300余万套,建设规模居全国前茅。

    天津市连续5年将住房保障工作列为20项民心工程之首,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扩大保障房建设规模,形成了较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山东省把保障房建设和房地产调控作为民生实事,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各市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靠前抓。

    广东省广州市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房4.5万套,但国家最终下达给广州的建设目标是当年开工8.5万套,几乎超出一倍。“虽然难度巨大,但我们坚决服从中央决定,把保障房建设当成政治任务,克服资金、土地、人力困难,顺利完成任务。最终全年开工达到了8.6万套。”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前期处副处长徐明贵说。

    为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多省启动实施了约谈问责机制。今年1月,江西省7个县市区负责人因为保障房建设进度缓慢被约谈。自2011年以来,黑龙江省已先后对46个保障房建设阶段性进度落后的市县约谈问责。

    山东省副省长夏耕说,保障房建设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要克服松懈情绪和短期心理,切实做到信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扎实抓好相关工作。

    政府主导多方投入 “八仙过海”筹集资金

    为推进保障房建设,国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仅2011年中央财政就分批下达了1522亿元补助资金,但相对于全年超过1.3万亿元的总投资来说仍然缺口巨大。面对保障房建设时间集中、任务量大的特点,各级地方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多方筹集资金,为大批量保障房保质保量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主动担起“保民生”之责。广东省设立省级公共租赁住房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和引导全省欠发达地区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等渠道,多渠道落实保障房建设资金。2011年全省共完成保障房建设投资267亿元,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128.8亿元。

    天津市通过市财政预算投入、土地出让金政府净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等渠道,确保租房补贴和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预计“十二五”期间,政府将为此投入资金约229亿元。

    今年,山东省各级财政已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147.21亿元。省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8亿元,比去年增长33%。市、县两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共落实资金85.82亿元。

    黑龙江省保障房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每年需投入建设资金800亿元以上,国家每年补助约120亿元,其余部分需地方配套和自筹。几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已累计投入资金346.8亿元。

    各地还积极采取市场化手段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通过银行贷款、建筑材料集中采购优惠等办法多渠道筹资。

    创新方式保证供地 给足政策让利于民

    房屋征收拆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面对拆迁户期望值高、诉求多与保障房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形成的矛盾,各地积极主动创新供地方法,给足拆迁政策,努力让保障房工程早惠民、多惠民。

    天津市单列保障房用地,在全年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并加快保障房项目选址地块的征地拆迁整理和供地审批。2008年至2012年间,天津保障房建设供地达1988公顷,为同期计划的186%。广东省深圳、珠海、惠州、中山、河源等市也储备了优质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为“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山东省要求,全省各地要及早确定2013年建设计划和项目。计划项目尽早预选地块,开展立项、规划工作,履行用地报批手续。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提前开始组织房屋征收补偿,力争计划下达后立即开工建设。

    部分城市采取“先建后拆”模式,由政府出资、出地和组织,预先开工建设大型保障房社区用于异地安置。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先建后拆”总规模已达700多万平方米。这种模式既缓解了居民临迁之苦,又有效防范了资金链断裂、回迁房盖不完群众不能入住等风险,受到百姓欢迎。

    在保障房建设中,各地还坚持惠民理念努力实现“好事办好”。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说,上海自2002年启动建设动迁安置房,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价格,定向供应旧城区改造和市区重大动迁工作,通过提供合适的实物房源,使数十万家庭受益。黑龙江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处长孙宇说,全省制定了拆一还一、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税费减免、最低保障户型40平方米等惠民政策,受到群众欢迎。哈尔滨市“民生尚都”小区周边商品房价格现为每平方米六七千元,而经济适用住房售价每平方米仅3000多元,“拆一还一”等政策给每户棚改回迁居民带来财产性收入约20万元,回迁群众获益匪浅。(采写记者 孙英威、罗博、叶锋、徐岳、邓华宁、乌梦达、李美娟、关贵峰) 

温家宝在天津考察时强调
投入市场、群众满意是衡量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好坏最重要的标准

     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考察保障房建设。这是温家宝在天津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小区秋怡家园看望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新华社天津9月1日电(记者赵承、李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31日下午在天津考察保障房建设时强调,衡量安居工程进展好坏、水平高低,不能只看开工数,也不能只看竣工数,而要看是否及时投入市场,解决群众的迫切需求,质量和服务群众是否满意。 >>>详细阅读

李克强在北京市考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

    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市考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并召开保障房分配和运行现场会。这是8月21日李克强在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办事处住房保障服务大厅了解保障房申报和审批业务流程。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陈二厚)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市考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并召开保障房分配和运行现场会。他强调,要在保质按期完成今年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同时,严格管理确保公平分配,完善配套形成有效供应,创新机制实现持续运行,切实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成果。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前9个月全国保障房新开工720万套
· 辽宁省保障房将实现物业管理 做到“三实现”
· 江西省2008年以来为保障房建设减免税费近30亿元
· 陕西省8月份保障房施工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 山东省三城市被纳入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