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第二批潜航员计划招收6名 包括2名女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21日 21时39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青岛5月21日电(记者张旭东)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2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正在筹备第二批潜航员的选拔和培训,第二批潜航员计划招收6名,其中包括2名女性。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介绍,第二批潜航员的选拔将经过基础知识、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考核,今年9月至10月将确定6名人选并进行培训,培训需要1至2年。

    刘峰还对今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试验性应用航次进行了介绍。“‘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将于6月5日从青岛起航,赴江阴搭载潜器后,开始为期110余天、3个航段的试验性应用航次。”他说。

    刘峰介绍,第一航段将在南海执行“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对南海海底地形形成、发展等进行调查,研究南海对我国的气候影响,并对潜器的一些新增性能进行测试;第二航段将赴我国在太平洋的多金属结核矿区进行地形、生物和多金属结核分布等项目的调查,这个调查区域将来也是我国试采的区域;第三航段将赴我国在太平洋申请的富钴结壳矿区进行生物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调查。

    “今年这个航次的突出特点是将有科学家随潜器下潜,因为‘蛟龙号’就是为了服务科学家的科学调查,因此这个试验性应用航次将逐渐开始安排科学家下潜。”刘峰说,“现在申请随潜器下潜的科学家有将近20人,也有女科学家,他们将在无锡接受一个星期的培训。”

    刘峰介绍,科学家的潜器培训不会像潜航员培训那样复杂和系统,只是对潜器的一些认识和应急操作,目的是防止万一潜航员出现突发情况,科学家能完成抛载等操作,保证潜器顺利上浮。科学家下潜主要还是完成科学调查,正常情况下潜器操作和安全都是由潜航员负责,科学家只是“乘客”。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历经10年研发和海试,去年6月在马里亚纳成功下潜至水下7062米,达到了其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从实验转至应用。

 
 
 相关链接
· 中船重工:4500米深海载人潜水器正在研制中
· 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交付使用
· “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第五次下潜试验安全返回
· 质检总局公布潜水电泵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5000米级海试启程返航
· 中国“蛟龙” 深海传奇——访海洋局副局长王飞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