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8日将搭载首位"乘客"下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18日 06时59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17日电(记者张旭东)正在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8日将搭载首位“乘客”下潜,这位“乘客”是同济大学教授周怀阳,下潜区域仍然是17日“蛟龙”号下潜的南海冷泉区。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指挥部17日晚通报,“蛟龙”号18日将进行第53次下潜,这也是“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第二次下潜。这个潜次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唐嘉陵担任主驾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张东升下潜继续进行定位系统测试,周怀阳搭乘潜水器在海底观测。

    航次现场指挥部表示,这个潜次是工程和科学应用相结合,下潜任务是以长基线定位系统性能验证为主,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采集冷泉区样品,获得海底相关环境参数。

    据了解,18日的潜次预计将于9时正式开始,14时左右潜水器回收至母船,水下作业约4小时。

    17日,“蛟龙”号顺利完成了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首潜,圆满完成了预期任务,并取回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碳酸盐气囱样品和15个贻贝样本以及大量视频影像资料。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于6月10日起航,共分为3个航段,预计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开展定位系统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包括对海底生态系统、生物和地形等进行调查。

"蛟龙"号开始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首潜任务

    正在下降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6月17日摄)。6月17日9时54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被成功布放至南海冷泉作业区并开始下潜,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首次下潜任务。这个潜次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验证潜水器状态,二是进行潜水器长基线定位系统试验,三是锻炼潜航员在海山地形的驾驶技能。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17日电(记者张旭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7日9时54分被成功布放至南海冷泉作业区并开始下潜,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首次下潜任务。

    17日6时左右,航次队员就开始为潜水器安装压载铁,并对水面支持系统和潜水器本体的灯光、机械手等进行入水前最后检查。9时20分左右,中船重工集团702研究所“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叶聪、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杨波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开周进入潜水器。 >>>详细内容

 
 
 相关链接
·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17日将进行首潜
· 风雨保“蛟龙”
· 图表:“蛟龙”号起航执行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