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乘龙探海:“向阳红09”船的海上实验室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25日 11时2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向阳红09”船8月25日电(记者 余晓洁)25日,“向阳红09”正搭载着“蛟龙”号继续在西北太平洋自东向西航行,前往波纳佩港补给。9月初,“蛟龙”将赴西北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深潜科考。

    船上一间舱室彻夜灯火通明,这就是“向阳红”的海上实验室。一群年轻科研人员在做化验、看切片、写论文。

    与国外载人深潜母船相比,1978年建成、已超期服役的“向阳红”能提供的海上实验条件比较差。即便2008年改造为“蛟龙”号海试母船后,也只有一干一湿两个实验室,很多仪器设备都需要科研人员自备。

    科考队员鹿博说:“几乎所有的实验仪器和系固工具都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同事们帮忙准备的。”

    太平洋上海况瞬息万变,惊涛骇浪常来“突袭”。实验室里的各式精密仪器、数以百计的瓶瓶罐罐、各种试剂,会不会摔得七零八落?

    当然不会,科考队员练就了自己动手系固设备的“神功”。比如,用两块橡皮泥,他们就能把两根塑料试管粘在墙上;用六颗小小的羊角钉,就能把步进机的底座稳稳楔在桌面上。

    尽管条件略显简陋,但他们非常珍惜乘坐本国潜水器下潜作业的机会。

    下潜作业的日子里,傍晚5点“蛟龙”探宝归来是全船最欢乐的时光:研究人员“倾巢出动”奔到后甲板,快速摆好镊子、瓷盘、标本纸签,迎接回收中的潜水器和深海来的样本。

    当潜水器回收完毕,首席科学家王春生就会一一确认“战果”,其他科考队员不仅“围观”,还要及时拍摄最新鲜样品的照片。实验室人声鼎沸:所有人都有活干了。

    在研究海洋生态的人眼里,哪怕CTD(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设备)取得的一滴海水水样,也是一个世界。

    “千万别小看了一滴海水,它包含了许多海洋生态信息。比如通过测量叶绿素,可以分析浮游生物量,”科考队员刘诚刚说。

    水样要过滤,大洋表层的水里有很多浮游生物。潜水器取回的沉积物的上覆水很珍贵,可以帮助科考人员“解码”此处海水的溶解氧、酸碱性、营养盐含量等。所以科考队员从不让海水过夜,哪怕CTD是晚上12点回收,也会把所有水样测完、相关数据记录在册,才会踏踏实实地去睡觉。

    在实验室,“蛟龙”号下潜取回的生物样品已经过初步处理,有的用液氮冷冻、有的用福尔马林或酒精固定保存。

    刘诚刚说,前年和去年,他观看“蛟龙”下潜拍摄的视频资料发现了11种深海生物,而今年他作为科学家亲身下潜,一个潜次就观察到20多种生物。

    “从第二航段在东北太平洋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下潜作业结果来看,这里的巨型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我们预料的丰富得多,”他说。

    “以前深海大洋的完整生物样品很难采集到。现在有了第一手的样品和数据,我们回到岸上实验室有很多开拓性的课题可以做。‘蛟龙’正帮助我们开启中国深海大洋生态环境研究新的一页,”首席科学家王春生说。

 
 
 相关链接
· “蛟龙”号在太平洋再次取得长尾海参等新物种
· “蛟龙”号圆满完成东北太平洋考察 经受“四大考验”取得“三大发现”
· “蛟龙”号:经受“四大考验”取得“三大发现”
· “蛟龙”下潜考察太平洋一处“自然保护区”
· “蛟龙”号在国际海底管理局一环境特受区下潜
· “蛟龙”号在海底爬山 发现山麓生物相对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