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 李斌)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北京市市长王岐山陪同下,来到北京四中考察,看望老师和学生。
北京四中创建于1907年,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3万5千多名学生,其中不少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办学成就斐然。
教学楼、图书馆……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松柏青青,绿草茵茵……正在上课的校园格外安静。9月4日8时许,温家宝首先来到科技实验楼。物理实验室里,十几位同学正在上名为“弹簧系统的振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课程,温家宝饶有兴趣地观看学生的实验,认真询问有关情况。他说,物理学是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这是无穷尽的。这种探索既有艰辛,又有快乐。在生物实验室,看到同学们对生命科学很感兴趣,温家宝十分高兴。他说,我国生物工程虽然有杂交水稻这样先进的领域,但总体上比较落后,尤其是在生物制药方面,90%以上的专利都是国外的。“生产人家发明的药物,要先买专利,而专利比药物贵得多。要有自己的药品专利,就要发展生物技术,生物领域大有可为。”温家宝亲切鼓励正在做实验的郝钰欣同学要认真学习,争取将来有所发明。
在被誉为一代名师的刘景昆和张子锷老师雕像前,在刻有首任校长王道元“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等训言的训诫石前,温家宝驻足停留,认真听取介绍。
8时50分,温家宝来到艺术楼音乐教室,观摩学校合唱团的排练。在钢琴的伴奏声中,40多位合唱团的同学悠然唱起《鼓浪屿之波》。“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优美的旋律,动听的和声,吸引人们屏气凝神,专心静听。
合唱刚完,温家宝走上讲台,颇有感触地说:“我不太会唱歌,但是爱欣赏,这也和我上中学的音乐课有关。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的音乐课老师上课只讲十分钟的课本,剩余35分钟有两件事情他要做,一件事情是放唱片,从世界名曲到京剧他都放,就让学生听;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弹钢琴,他弹的许多曲子至今仍很熟悉。他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不把音乐课当成只教唱歌,而是将音乐当成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素质的一种手段。”
略有停顿,温家宝目光环视在场的师生,接着说:“荀子说音乐可‘正身行’,就是让你站得正,行得稳,堂堂正正做人;‘广教化’,就是让音乐面向大众,让人们爱生活;‘美风俗’,就是让社会风尚得到美化,而音乐本身就是美的。因此我们更注重音乐对人思想的启迪。我们反复讲学理工的要学一点文艺,学文艺的也要学一点理工。这一点在中学尤为重要。”
随后,温家宝等来到学校多功能厅,和教师们座谈。
历史教师李明赞告诉总理,自己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国情教育,往往将一些新闻报道应用到课堂教学。国情教育和历史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对李老师的教学方法,温家宝深表赞同,他说:“讲历史要联系现实,讲中国要联系世界。我们研究政策也是这么做的。历史警示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能失之交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太重要了,它可以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懂得爱自己的祖国。历史课是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传统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女承父业”的年轻语文教师刘葵谈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她说,教师以学习为职业,从事这种职业是一种幸福。教师之间不仅可以互相学习,教学生也是一种学习。温家宝说,“这就是教学相长。语文教师自己知识要广博,要启发学生自己读书、多读书、读懂书。”
物理教师魏华曾经在北京郊区支教一年多,在支教中加强了当地学校的实验教学,自己也得到成长。温家宝说:“去年,李政道先生在他80岁生日时送给我一件礼物,这是两份他的物理计算公式演算手稿,一份是他获诺贝尔奖之前的,一份是最近的,上面都写得密密麻麻,它代表着一位物理学家一生奋斗不息的精神。不管从事理论物理,还是实验物理,没有这种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不了才。”
地理教师李京燕介绍了请科学家来学校指导,派学生到科研单位、到社会实习,开展科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情况,温家宝很感兴趣,不时插话,询问有关情况。他说:“学校的大门应该敞开,请各界的知名学者到学校来,既增加了许多‘老师’,还不占编制。”温家宝恳切地对教师们说:“不仅要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的能力。一个人的智慧不仅在头脑里,也在手指上。”
在8位教师发言结束后,温家宝谈了三点感想:第一,要把四中办成世界一流的学校,中国要有更多像四中这样的学校,这是我们的愿望。学校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中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今后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所好的中学在于它有深厚的传统,有好的办学理念,有优秀的教师,有培养和开启学生智力的教学。第二,老师要具有爱心和知识。在学校中有两件事情永远需要,永远不会完结,一是爱,二是知识。爱什么?热爱科学、热爱教学、热爱学生。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知识可以改变人生,也可以改变世界。第三,要教育学生目光远大,抬头走路。“只有大气魄才能成就大才气”,这是四中师生的豪言壮语。要教育学生终生学习、终生受教育、终生做有益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最新|活动|出访|会议|论述|图片

温家宝与师范生座谈: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英东学术会堂,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英东学术会堂,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温家宝总理会见教师代表 考察京郊乡村中小学

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寺中学考察。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在我国第2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代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
温家宝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除了需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方法的改革外,还要做三件具体的事情。
温家宝到北京黄城根小学看望师生和学生一起上课

9月7日,第22个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亲切看望师生,并和五年级学生一起上课。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秋高气爽,阳光灿烂。7日上午,第22个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长周济,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陪同下来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亲切看望师生,并和五年级学生一起上课。
国务院教育座谈会:有一流教育才能成为一流国家

11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 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大家不要有任何顾虑。有什么意见、想法、建议,都可以在这里谈。”
北京城浸润在霏霏细雨之中。2006年7月18日上午,中南海国务院第四会议室。面对围坐在一起的5位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亲切的开场白,鼓励大家敞开心扉,就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献计献策。

政府重开师范生免费教育大门 树立尊师重教风尚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
国务院日前发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中国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 积极构建教育投入机制
中国近年来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创出新高。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时,已明确提出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尊师重教:全国优秀教师素描 教师幸福指数大提高
随着第23个教师节的来临,广东8日对一批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记者在表彰会上采访了解到,逐渐提高的幸福指数成为教师们的共同感受,这个幸福指数不仅来源于社会认可度的提高、教师待遇的改善,更多地还是来自学生的尊重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