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前的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镇,凤凰山下蒋家祖坟前。
精神颓唐的蒋介石带着蒋经国,到这里向先人辞别。两人一步一回望,黯然神伤。蒋经国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极目四望,溪山无语,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天气阴沉,益增伤痛。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沉痛之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千万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溃败,是以加速度进行的——
东北全失,47万余人被歼;淮海一战,精锐师团丧失殆尽;平津角力,52万余人或被歼、或改编。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夜之间被解放军突破。曾经的南京总统府,留给人民解放军女战士张永春这样的第一印象:“相片、文件、书报等杂物扔得满地都是,有的卫生间水龙头还开着,水流了一地……”
土崩瓦解的,还有摇摇欲坠的经济。通货膨胀、苛捐杂税、物价飞涨、掠夺性的币制改革……澳大利亚汉学家菲茨杰拉尔德1949年初看到这样的北平:王府井下水沟和马路上到处可见乱扔的“金圆券”,尽管面额百万,人们却把它们踩在脚下……
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细雨霏霏。
24层的最高建筑国际饭店大楼上,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霞飞路、南京路、河南路……满眼都是国旗、彩旗、横幅;黄浦江外滩、苏州河畔……处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游行的行列川流不息。
33岁的荣毅仁这一天也激动不已。
几个月前,解放军开进上海,也是这样一个细雨纷飞的早晨。这样的场景让这位民族资本家终生难忘:为了不打扰上海市民的平静生活,蒙蒙细雨中,疲惫至极的战士和衣抱枪,睡卧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
时隔一周,上海市长陈毅在外滩中国银行四楼会见了荣毅仁。这位穿着洗得发白的布军装和布袜、草鞋的共产党高官,平易近人地阐述了共产党的经济政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荣毅仁回到公司,对经理只说了4个字:“明天开工!”
4个多月过去了,荣毅仁越来越觉得留在祖国、跟共产党走,是此生作出的最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