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保民生,社会建设深入推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也是政府工作的主题。一年来,我们集中有限财力,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用于民生支出948.6亿元,增长30.4%,占财政支出的70.3%。就业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支出分别增长27.5%、20.5%、44.8%和1.12倍。
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和“7·5”事件影响,及时出台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行针对性就业帮扶。加大创业促就业工作力度,实施特别培训计划,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现城镇就业42.59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2.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4%。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166.3万人,其中区内转移153.91万人。加强劳动关系、工资分配、劳动监察等公共就业服务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增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面,全区五项保险参保1282万人次,增长12.5%。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离休人员津补贴标准,继续做好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启动13个县市新农保试点,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由城镇扩展到农村的重大突破。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将关闭破产企业、国有退休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保。调整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统筹解决城镇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基本解决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医保问题,实现政策并轨。积极发挥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和支持企业减负稳岗中的作用,认真做好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健全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城乡低保制度,对城镇63.3万和农村129万低保对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高农村低保户补助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健全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提高装备水平。积极开展慈善救助和法律援助。养老院、孤儿院、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力度加大。工青妇、残疾人、老龄工作得到加强。
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30..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廉租房建设。开工建设廉租住房8.66万套,竣工3.45万套,14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享受了廉租房政策。建成经济适用房118万平方米。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建抗震安居房38.2万户。自治区财政投入6亿多元加快喀什老城区改造进度,完成8835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20个县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完成3.6万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实现1.2万户牧民定居。解决121万人饮水安全和3.79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完成14.3万户农村沼气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乡镇通油率97.5%,行政村通达率95,1%。自然村通电话率81%,乡镇、行政村通宽带率分别达99%和61%。扶贫开发年度计划全面完成,投入三项扶贫资金26亿元,稳定解决27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完成34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发放水库移民后扶资金2.3亿元,实施移民后扶项目317项,总投资达14.62亿元。国家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现全覆盖。全区移民人均增收912元,97%的移民摆脱贫困。饮用水源地、重点河流、湖库水质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经过15年的努力,“两基”目标全面实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新疆教育事业的里程碑。中小学D级危房校舍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校舍抗震加固改造和西部农村初中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双语”教学全面推开,学前、中小学“双语”和民考汉学生占少数民族学生的比重由上年33.7%提高到42%。“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进度加快。:内地高中班、区内初中班在校生分别达到2万人和1.5万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重点紧缺人才专业建设不断推进。启动高校债务化解工作。职教园区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南疆四地州高中阶段升学率提高10%。地州特色产业实训基地、县市职教(培训)中心和乡镇中学劳动预备制培训阵地建设全面铺开。
医疗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大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医疗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开展医疗救治,防止疫情蔓延扩散。“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重大卫生工程和国家免疫规划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顺利。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结核病、艾滋病、碘缺乏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控。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参合率达97%以上。住院费平均补偿比率达49.6%,补偿受益2210万人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国有大型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初见成效。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卫生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围绕降低和稳定生育水平,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实施力度继续加大。在南疆三地州基础上又启动了26个贫困县、边境县计划生育特殊奖励制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扎实推进。。启动南疆三地州社区和农村文化工程建设。开展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化庆祝活动。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群众性体育活动健康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体育产业蓬勃兴起。竞技体育成绩突出,我区体育健儿在全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和国际、洲际比赛中共取得6金9银9铜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