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记者:请问区分在外省治疗伤员返回四川进行康复和在当地进行康复两种办法有什么标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可以留下,什么样的人回去?另外,留下的人到底会康复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他产生的费用由哪里负担?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毛群安:医疗康复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有一些康复工作可以相对延迟一段时间再进行,而有的和医疗工作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在确定康复地点的问题上,我们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要根据伤员医疗康复的需要;二是要考虑到本人的意愿。
关于康复费用问题,国家对外运伤员医疗康复费用给予了定额补助。根据部分医院的测算,定额补助可能不足以补偿这些伤员实际发生的医疗、康复费用。在卫生部召开的会议上,卫生部领导也要求各地卫生部门要本着对地震灾区伤员负责的态度,从他的医疗需要出发考虑。如果伤员本人愿意,我们提倡尽可能在接收伤员的省份开展康复工作。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各医疗机构也都表示,本着对伤员负责的态度,将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能够获得救治、康复。目前来看,费用还不是一个问题。
卫生部和残联对伤员康复的技术性要求也有明确规定。同时,我们还将组织一些专家组到四川,还有其它接收伤员的医疗机构检查、指导伤员的康复工作。
根据现在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的伤员都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医疗、康复工作,效果也都非常好。
中国税务报记者:第一个问题,您刚才提到按照规定接收伤员外省市的医院可以受到中央补助,目前补助落实的经费怎么样?四川省内是不是也可以获得补助?在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中央财政在投入上将承担多大的责任?
第二个问题关于新农合。您刚才提到,农民个人的缴费由过去10元增加到20块钱,您刚才说如果有一定的困难,个人缴费可以不动,财政补助可以先到位。这是说财政补助是90元,还是财政补助80元。另外,各地有没有因为个人的负担加重而退出新农合的现象,如何有效的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毛群安:根据我们对接收四川灾区伤员的20个省目前补助经费落实情况的了解,绝大多数的省份都已经落实到位。对于四川本省的接收伤员的医疗机构,中央财政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地方财政也对接收伤员的医疗机构给予了经费的补助。直到现在重灾区的医疗机构还是为灾区的伤员和患者提供免费服务。这使得灾区医疗机构运用的压力相当大,尽管有各级财政的支持。但是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地震灾区的医疗机构目前还面临一些经费上的困难。卫生部也在积极的呼吁,希望灾区的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灾区医疗机构经费支持力度,这样能够保证在目前的恢复重建,在过渡期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常运行。因为现在灾区的医疗机构没有业务收入,需要购置医疗所需的日用品、药品、器械,没有经费的保障,将可能影响到正常医疗活动的开展。
新农合经费方面,过去筹资水平为每年每人50元的时候,各级政府拿40元,个人拿10元;翻番以后达到100元,是指各级政府拿80元,农民个人交20元。现在没有到达100元的情况,就是农民08年仍然交10元,明年再交到20元,这样就达到了100元,这主要指中西部地区。
关于有没有个别的农民在参加以后出现退出的情况,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这几年不但是参加新农合的县、市、区在扩大,而且参加新农合的比例也在上升。截止到今年3月底的统计,参合率已经达到了91%。为什么没有达到100%?是因为有一些农民的户籍在农村,但是他可能好多年在外打工,或许就参加了城市的医疗保险,就没有在农村参加合作医疗。
只要宣传到位,农民群众了解了新农合的政策,应该说应该参加的基本上都参加了。因为这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政府的投入为主,通过这几年新农合的开展,农民群众也看到,第一,保障他患病之后会给他降低疾病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同时,在农村开展医疗报销的费用公示,尽管他本人没有得病,但是他身边的、同村里面的人发生重大疾病以后有较高额度的费用报销,也使农民群众互助共济的意识不断加强,所以对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不断的提高。对于经济困难的群众,还可以通过医疗救助的方式帮助其支付加入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并对自付部分给予补助。所以,只要相关部门在组织过程中,在费用的报销过程中,以及基金的安全运行中做好工作,农民的参保积极性,我们认为是会保持下去的。
财经记者:我想问一下,现在新农合已经做到了相当程度的广覆盖和筹资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有很大的基金,那么在中国总体通胀的情况下,卫生部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措施能达到保值,甚至是适度增值,能不能介绍一下?是不是考虑过把新农合基金本身的收支状况,包括结余状况向社会做公示?另外就是四川灾区,我们对灾区的疫情运行报告系统达到了恢复,现在对灾区传染病的发生状况和流行状况已经有了了解,请您介绍一下,现在在四川灾区有哪些传染病相对来讲是比较高发的,我们已经动用了哪些手段应对?
毛群安:关于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新农合的基金因为数额大,涉及面广,分散在全国各地。为了保证这个基金能够安全使用,国家对于新农合基金采取了封闭运行的办法,包括开展新农合的工作经费都不能够从新农合基金中支取。工作经费都是由各级政府财政给予保障的。目前,新农合基金就是专项用于报销农民的医疗费用。
第二,关于灾区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我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地震发生后,对地震灾区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以及处置情况,公众都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地震发生以来在地震重灾区3个重灾省陕西、甘肃、四川的25个重灾县的传染病预防情况进行了分析。总体的情况是这样,传染病发病率的报告总体比较平稳,没有发生重大的传染病疫情。有几个特点:1、重灾县传染病发病报告的病例跟去年同期比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所有的重灾县没有发生重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3、我们对报告病例较多,或上升幅度较大的传染病病例报告进行了深入分析,没有发现明显的聚集性的发病和爆发疫情。在三个灾区省发现报告病例比较多的主要是感染性的腹泻,还有甲肝。在个别的灾区出现了流行性的腮腺炎,或者是风疹病例报告。但是对这些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都发现是散发的病例,而不是聚集的病例。
最近,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对灾后过渡期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出了技术的指导意见,我们正在会同灾区的各个省份研究,进一步做好灾区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现在在灾区临时建立起来的疾病控制机构中,绝大多数都已经恢复了传染病病例报告制度,目前仍然实施是的日报和零报制度。下一步,在灾区的医疗卫生工作中防疫仍然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也特别强调支援省份要特别加强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想问一个,目前灾区还有一部分人是接受免费医疗服务的,这个免费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据卫生部所知,现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大概为此支付了多少的费用?卫生部预计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还需要支付多少来满足要求?您已经提到新农合在31个省份都已经实现了覆盖,我们很关心在灾区这些农民他们如何缴纳这一部分的费用?
毛群安:你提的这个问题,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防疫工作意见》中都有明确的要求。我简单地介绍一下,目前在重灾区仍然对群众接受基本医疗服务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采取免费服务的方式。主要是考虑到,目前重灾区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也是为了保障灾区的防疫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病人。“免费服务持续的时间”将根据各个灾区的不同情况,由当地政府来决定。
同时,我们要在灾区尽快恢复各项医疗保险制度,包括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原则上,对一些灾区病人的医疗费用要逐步纳入到正常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去进行报销。考虑到灾区群众的实际困难,《意见》中也指出,明后两年地震灾区的困难群众,他们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费用,可以从医疗救助基金中给予支持,这样就保障灾区的群众能够及时的参加到医疗保险制度中去,而且也通过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保障,使灾区群众的医疗服务恢复正常化。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有两个问题问一下,第一个关于目前灾区正在进行重建规划。在对口支援各个省市当中,在医疗机构合作中,有没有对他们的资金有要求。第二个问题,前段时间有一个消息,奥运会期间的血液管理问题,为了保障血液的供应,可能一些需要血液量比较大,或者是稀缺血缘的手术可以推迟,不知道现在的工作进度怎么样?
毛群安:灾后重建中对口支援涉及到医疗卫生方面的资金投入。举一个例子,比如北京市对口支援四川的什邡市,整个什邡市恢复重建中,它的整体规划和方案就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重建。所以,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重建资金的需要是纳入到整个市恢复重建的大盘子中。卫生系统的对口支援主要任务就是由支援省对灾区在医疗卫生工作中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需要给予帮助。比如由于地震灾区的医疗机构受损,医务人员受伤现在需要一部分防疫人员,或者需要一部分一线的医疗人员,对000000支援地区给予针对性的支持。卫生的对口支援任务,就是要完成好目前的医疗和防疫工作。
第二个问题,首先要说的是,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5月13号的发布会上,我在这里呼吁公众积极的参与无偿献血,保障灾区的医疗用血。这个信息发出后,在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积极踊跃献血,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很多的大学生、解放军战士、机关干部、志愿者都积极踊跃的参加献血。
据不完全统计,在省会城市就有60多万人预约登记献血。所以,我首先代表卫生部向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积极踊跃参加无偿献血的人们表示敬意和谢意!应该说,整个地震医疗救援中,我们当时担心的血液供应不足的问题没有出现。由于大家的积极支持,保障了整个救援工作的需要。
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夜里,卫生部就从北京及周边的省份动员了一万个单位的血液紧急送往地震灾区,现在又许多当时登记预约献血的人,因为后来没有需要那么多的血液,有一部分人没有献血,我们仍然要对他们表示感谢。同时我们也做了调查,在预约献血的人群中,他们表示,如果出现紧急的情况,他们仍然愿意无偿献血。
针对奥运会期间,各个有赛事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在血液的储备方面做了一些准备。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适当提高了血液的库存量。为了保障奥运期间紧急用血的需要,有奥运赛事的城市把平常的基础库存量增加了1/3。同时,奥运的定点医院储备了一些用血,防止紧急情况下运输出现困难,可能会影响血液的供应。
第二,建立了预约献血队伍。为了保障奥运期间的血液供应,在有赛事的城市都已经事先建立了预约献血队伍。比如北京,目前已经有好几万人报名参加自愿献血。
第三,建立了省际之间的血液保障联动机制,以防万一。一旦北京市出现用血紧张,周边的省份会给予及时的帮助。
第四,做好一些稀有血液储备,比如RH阴性血液,因为在我们的人群中,RH阴性血型的人比较少。为防止出现临时急需稀有血型怎么办?第一个我们加大了储备,同时我们已经对掌握的RH阴性血型的人员有登记,一旦需要,我们可以联系动员他们在奥运期间献血。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卫生部门做好临床用血保障的对象,是不分种族和国家的。如果一旦有临床急需,不管是什么人,我们都会保障他的用血。根据现在的准备情况,我们相信,有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奥运会期间临床用血的保障应该说有充分的把握。
医师报记者:一是我们注意到卫生部要求加强医疗机构审批管理,请问和以前相比有什么新的要求?第二个,这次地震中有9万多医务人员到一线参加救灾,但得到掌声和鲜花的毕竟是少数,卫生部是不是考虑有大规模的表彰?现在医务人员有担心,目前医生的形象是白衣天使,地震之后会不会变成“白眼狼”,对于长久的保持白衣天使的形象,卫生部有没有考虑有什么样的好办法?
毛群安:关于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定已经公布,大家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查询。这次加强医疗机构监管的内容比较多,涉及到医疗机构本身,以及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责的规定。主要是针对目前在一些地方医疗机构的管理不规范,还有就是极少数地区医疗机构管理混乱。我们也希望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各地贯彻卫生部的规定情况给予报道和监督。
关于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表现,应该说从党中央到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为系统内,广大医务人员通过投身这次抗震救灾工作,既体现了我们的职业精神,同时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经受了考验。卫生部也将对这次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如何把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热情、激情,以及职业精神保持下去,这确实是我们当前全系统面临的一项任务。我们希望卫生系统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弘扬抗震救灾的精神,弘扬抗击非典的精神,全心全意的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下一步将要到来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对于医疗卫生行业和医务人员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挑战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要使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使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满意,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卫生部将在其中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保持系统的精神风貌,卫生部责无旁贷。我们希望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使医疗卫生服务登上一个新台阶。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