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邹声文、张晓松) 今年秋冬以来,禽流感疫情在全球再度暴发,造成大量家禽被扑杀,多人因感染病毒而死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5个省份发生了禽流感疫情,防控形势相当严峻。
当前,许多科学家担心,在禽流感病毒已发生变异、毒性更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人际传播,必然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造成大量感染和死亡。严防禽流感向人传播,已成为防控工作的重点。
各国科学家都在加紧研制人用禽流感疫苗。人类,与病毒展开了赛跑。而中国的表现,更牵动着无数关注的目光。
2005年11月14日下午,我国宣布“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制”项目完成临床前研究。这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
防治禽流感我国已具备物质和技术两大能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2003年以来,泰国、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已经有数十人因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而死亡。
从禽类到人体,病毒正在突破人类的免疫防线。研制人用禽流感疫苗,将为我国抗击这场疫情提供最有效、最有力的武器。
正因如此,全国防治禽流感指挥部科技攻关组组长、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高度评价我国“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制”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它根据国际和国内疫苗研制生产规程,为我们提供了可供临床试验的疫苗;更重要的是,它为我国建立了一个科学的研发流程、一套成熟的工艺体系和一个完整的技术平台。
“课题所形成的应急技术体系、快速研发能力和成熟工艺体系,为我国应对可能由禽流感引发的人类流感大流行做好了技术准备,使我们可以有备无患。”刘燕华说,“一旦流感大流行疫情暴发,我国政府将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研发成果控制疾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科技部农社司司长王晓方认为,禽流感和人类流感病毒极易变异,这样,人用疫苗很容易失效。“因此,疫苗研制和生产能力的储备比疫苗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就像拥有了一台‘疫苗复印机’,流行哪一种病毒,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快速研发和产生平台,‘复印’出相应的疫苗来。”
王晓方表示,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具备了根据变异的病毒及时更新疫苗的能力。“如果发现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我们可在48天内完成对病毒的改造,在4个月内研制出新的疫苗。”
据介绍,目前人用禽流感疫苗生产线已在北京准备完毕,在疫苗完成全部临床试验后,或者在紧急情况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该生产线可立即投入生产。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一课题的成果将向广大公众传递一个信号:禽流感可防可控不可怕。“只要我们在科技上超前布置,我们就有办法应对禽流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