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经济建设>> 区域经济
 
“十五”期间陕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31日   来源:陕西日报

    “十五”期间,陕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2元,比上年增加185元,增长9.9%;比2000年增加582元,增长39%。全省搬迁贫困人口45万,解决了19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293万人实现了脱贫。

    农业稳定增长对全省经济较快发展的基础作用增强。近两年来,陕西省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采取“多予少取”的富民政策,农业生产紧紧围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方针,奋力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粮食产量、水果产量分别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2005年,陕西省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全省粮食总产1139.5万吨,较上年下降1.8%,虽然粮食因灾减产,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去年的粮食生产形势基本平稳,仍为丰产年景。

    果业稳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陕西省苹果总产已经占到全球的十分之一,占全国的四分之一。5年来,陕西省的苹果产量由当年的不足400万吨增加到580万吨。陕西苹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也由19%增长到2004年的27%,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比例也由6.4%增长到9.4%。全省绿色苹果基地达到240万亩。目前,陕西省苹果还创下了5个全国第一:全国苹果面积最大的省份;全国也是世界连片面积最大的产区;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全国最大的苹果浓缩果汁加工基地。

    畜牧业发展强劲,畜禽存栏稳步增长。陕西省畜牧业突出主导产品生产,产业化步伐加快。同时也克服猪肉、禽肉价格下滑的不利影响,加大肉牛、肉羊、奶畜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力度,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的全面增长。“秦川肉牛”和奶畜生产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兴起,带动了陕西省畜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5年,全省奶牛存栏46万头,同比增长16.5%;生猪存栏1161.3万头,同比增长7.4%。

    国家退耕还林的实施,把陕西省农民从传统的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上解放出来。在继续提高造林质量的基础上,陕西省加大了造林灭荒力度,以国家重点防护林工程为主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造林、护林结合的林业生产格局逐步形成。去年全省共造林373.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14.8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据了解,5年累计退耕还林1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2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的恶化得到根本遏制。

    此外,陕西省还通过催生小企业、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以及劳务输出等,促进农民增收。截至去年底,全省乡镇企业从业人员404.9万人,当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为农民支付工资总额191.8亿元。(记者 程伟) 

 
 
 相关链接
· 陕西省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超额完成"十五"任务
· 陕西政府出台八项措施扶持家禽养殖加工业发展
· 陕西省将采取强力措施确保农民工工资兑付
· 陕西实施“安全陕西”收效明显群众满意度创新高
· 陕西省制定六条严厉措施坚决制止乡村新债务
· 陕西省卫生厅出台4项措施解决群众“看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