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时政专题
 
河北“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高一升”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7日   来源:河北日报

    □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及分领域指数全面提高

    □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位次提升

    河北省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十五”以来,河北省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明显提高,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逐渐增强,向“和谐河北”建设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根据对“十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度进行的综合测评,全省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明显提高,位次实现了前移。主要表现为“一高一升”:一是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及分领域指数全面提高。2004年全省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165.68,比2000年提高65.68%,平均年增速为13.45%。人口发展指数为32.16,比2000年提高28.64%;生活水准指数为38.49,提高53.96%。二是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位次提升。2001至2003年,河北省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次都是第19位,2004年上升至第16位。

    河北省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有四个标志:

    ———人口聚集程度提高,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随着小城镇发展规划的实施,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全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稳步提高,从“十五”初期的23.6%提高到2004年的25.9%;2004年,全省城市化率达35.83%,11个设区市中,6个市城市化率超过了35%,10个市城市化率超过了30%。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增加2290元,增长40.45%,年均增速8.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增加692元,增长27.91%,年均增速6.35%;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家庭电脑数达到23.8台,是2000年的3.4倍;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2辆,比上年增长33.5%;城乡居民住房面积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比2000年增加3.9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比2000年增加3.2平方米。

    ———广播电视普及率稳步提升,文化教育环境得到改善。“村村通”工程实施后,全省有线电视入户率由2000年的16.3%提高到2004年的22.33%,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由97.67%提高到98.4%。城镇居民人均教育费支出比2000年增长19.55%,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比2000年增长43.35%,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数保持了0.1的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秩序进一步稳定。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行,全省享受低保人员数量增加,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04年,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83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237.4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181万人、54.2万人,增长率分别为36.1%、18.6%。同时,意外死亡人口比率逐年降低,由2000年的9.37/10万降至2004年的6.82/10万,表明交通、火灾等意外事故逐渐减少,社会秩序进一步稳定。(李树奇 王巍)

 
 
 相关链接
· 云南省“十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
·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十大亮点
· 甘肃省“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 “十五”期间天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十五”期间西藏经济增长速度位居西部各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