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访谈就要告一段落,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本次访谈到此结束。 [2007-11-20 17:15:55] |
|
|
|
|
|
|
|
|
[段红东]去年我国重庆等地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应该说给该区域的城镇居民,包括农村在内的居民生活饮用水造成了极大困难,究其主要原因有几方面。水利设施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现在许多大中型或者中小型水库本身就是供水的水源,因为有灌溉功能,有供水目标,许多水库年久失修之后,不能进行有效的供水,这也是抗旱的薄弱环节。从重庆来看,再加上气候变暖的影响,今后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那怎么办呢?第一,还是抓紧水源工程的建设,要提高供水的能力和保障程度。第二,抓紧对病危水库的加固,及时建设一些备用水源,尤其是城市。比如说现在大城市,第一,没有备用水源。第二,还存在单一水源的问题。比如松花江的污染,如果说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有了第二水源或者备用水源,对缺水的影响相对来说就要小一些。第三,加强管理的问题,就是怎么更好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问题。管理出效益,管理也是节水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要建立节水型社会。这一点至关重要。就全国而言,一方面供水保障程度能力不足,但同时也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主要还是要加强宣传,除了开源节流,还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共同来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共同用好我们的水资源。 [2007-11-20 17:06:39] |
|
|
|
|
|
|
|
|
[网友 slbbgtxmy]近年来,极端气候现象日益增多,如去年我国重庆、四川东部等地遭遇百年一遇大旱,对城市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请问政府部门从中汲取了哪些经验教训? 今后遇到此类旱灾能否保障城市正常饮水? [2007-11-20 17:03:51] |
|
|
|
|
|
|
|
|
[张悦]怎么理解水务一体化,政府和专家们考虑的问题更科学一些、更符合水系统的规律一些。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一家能够管好的。水环境的保护就是环保总局,水资源的调配和管理,水利部门有重要职责。全国每年供水量是5600亿,今天讨论的城市供水饮用水,在这个范围里实际上只有540亿的供水量。所以大水和小水之间是有一些区别的,管理方式也各有特征。供水就必须强调水质的健康、水质的安全和优质的供水。就像一个研究生物系统的人和研究医学的人是有本质的科学基础的区别,包括学科设置。所以相关的部门各司其职,为确保饮用水安全目标做好配合,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水源出了问题就是水源管理部门的问题,供水和管网问题就是供水部门的问题,各司其职,才能把这个问题做好。今天我们有五个部门这儿,就是说明饮用水的综合性和重要性,其实还不全,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国土部门和水都有关系。 [2007-11-20 17:02:45] |
|
|
|
|
|
|
|
|
[段红东]有利于企业成本的下降,有利于各部门沟通协调。当然,在目前来讲,还属于积极的探索之中。不是由于建立了水务一体化的管理机构而从而排斥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并不排斥,从水源到输水,到最终的供水,按照原来的体制,部门分割。现在按照新的投资体制的变化,各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就是供水这块,作为企业这块提供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但并不排斥各部门的职责。比如卫生部还是要管末梢水,建设部还是要管排污和供水,我们水利部还要管水源和输水这块。我个人理解,这对于供水安全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至于是不是就是唯一的一体化路子,专家之间和人民群众的看法可能有不一致的地方,但还是要探索,当然现在水务一体化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各个部门还是各负其责,对企业来讲又可以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这个水务一体化是狭义的,一体化主要是从供水系统本身,而不是更大的广义范围。 [2007-11-20 17:01:20] |
|
|
|
|
|
|
|
|
[网友 风雨2007]水务一体化何时才能实现?实行水务一体化能有效地防地水资源的污染,并能有效地节约政府管理成本,杜绝部门扯皮,互推责任.这项工作为什么进展比较慢?是不是牵涉到部门利益,国家不好协调? [2007-11-20 16:59:44] |
|
|
|
|
|
|
|
|
[段红东]水利部在国家层面研究生态补偿机制的同时,也按照有关要求,正在进行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水利部同时发了一个部门指导意见,开展与水相关的生态补偿研究指导意见,深度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因为从目前生态补偿来看,我个人觉得有两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第一,理论上还要进一步深化。比如补多少,怎么补,以什么依据,这些都需要研究。第二,建立机制。再好的理论基础也需要通过实践,就是要搞试点,生态补偿机制,从我们国家经验来看,要先试点,再逐步开展。比如水利部门有了第一个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这个应该属于生态范围。还有就是行泄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就是洪水对于人类和自然造成的影响,也属于一种范畴。比如细的,有紧密和不紧密的关系,还有待于我们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国家逐渐建立这种机制,解决类似于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和附近居民甚至是工矿企业限制了一定生产方向的矛盾,国家层面已经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 [2007-11-20 16:59:25] |
|
|
|
|
|
|
|
|
[李新民]关于生态补偿问题,谈到公平发展问题,我是这么看,实际上谈到的是发展问题,但发展并不一定完全都是重工业或者利高的工业或者排污量大的工业,要因地制宜发展,是怎么发展、发展什么的问题。但是也应该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就是水源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水平确实是不平衡的,怎么办?其实政府已经探讨了很多这方面的方法,包括转移支付、受益地区给受损地区一定财政上的支持。作为国家环保总局在生态补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正在逐步研究解决,我们于2007年8月份印发了《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和财政部联合搞的工作,也得到了财政部的支持。这个文件旨在推动建立补偿标准体系,包括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共建共享机制,也推动跨行政区流域水环境保护基金,共同促进全流域共同参与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 [2007-11-20 16:58:45] |
|
|
|
|
|
|
|
|
[段红东]作为水利部门有两件事,一个是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第二是严格水源地保护区的管理。一个是对历史遗留问题怎么办,另外就是对新出现的问题怎么办。比如说你划了保护区,我原来就住在里面,怎么处理。还有就是划定保护区,我要进来,第一就是不让进。第二是进来,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严格处理。现在最矛盾的地方就是新划了水源保护区之后,我已经在里面了,从我个人角度,应该按照国家的规定,如果实行搬迁什么的,应该实行补偿。刚才沈司长说的,北京市为了保护密云水库的水,对河北省承德和张家口市,比如施用什么样的化肥和农药,对水土进行保护,这样北京市平均补给农民损失的利益,每亩地补偿450块钱。国家正在进行整体规划,划分为四种类型,还在积极探讨生态补偿的机制。 [2007-11-20 16:57:30] |
|
|
|
|
|
|
|
|
[沈叙健]你说的是在水源地周围生活这些人发展的权益,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为了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对水源地周边工业生产进行了严格限制,体现了各级政府的责任,保护水源地还必须得强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是企业、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目前对于水源地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作出更严格的规范。对于流域地区,如果上游地区是水源地,其发展就要受到限制,因此目前国家也正在研究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有的地区也在开展一些试点。如北京与河北就密云水库保护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 [2007-11-20 16:53:3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