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开放度与政治文明提升 网络成两会重要议政平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5日   来源:湖北日报

    一个关键词“新板眼”

    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每年的两会,人们在关注议题和内容的同时,也对两会形式的变化和开放问题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

    回顾近年来两会报道形式的变化过程,从直播人大大会开幕式,到热线电话直通两会,再到短信形式连线委员代表,两会越来越散发出浓厚的透明和民主气息。“今年全国两会的新板眼蛮多。”搞了十多年全国两会工作的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李宝坤说。2日,他作为工作人员被派去与部分代表一起,检测大会堂的表决系统。“主席台上392个,主席台下3011个,我们全部按到,确保系统正常。这是第一次。”

    一些新变化

    3日下午开幕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首次电视直播!

    两会与开放相关的几个变化还有:大幅度增加广播电视媒体对人大会议的直播场次;所有的记者招待会都可以直播;增加向境外记者开放的大会场次;鼓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更多地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每个代表团审议、讨论的过程,至少向境外记者开放一次。

    人大新闻中心的两会网页第一次公布每天的两会议程,公布每天收到的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数量和基本内容。挂出了各代表团的新闻联络员的名字及联络方式。湖北团的新闻联络员韩靖桥的电话,这几天几乎被打爆。她说,2天已经有20多家境内媒体、8家境外媒体联系采访湖北团代表。

    跑两会的老记者们的感触是:今年两会的开放程度创历年之最。

    一个镜头

    记者3日12:10在电梯里遇到叶青代表。他刚刚在网易与网友对完话赶回来吃饭。“太热烈了,网络都堵塞了。”他今天与网友交流的是“公车改革”,本来准备对话半个小时,结果延长到1个小时还下不来。而前一天,他已在新浪与网友交流了40分钟。

    代表、委员成为网站的热门客今年尤盛。在联系采访湖北的媒体中,有1/3的来自于各大网站。

    网友与代表、委员的零距离交流,让公众在第一时间直观地看到了代表、委员如何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过程,了解他们是否代表人民的利益,是否表现出了应有的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而且通过互动,能直接把公众对于国家事务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代表、委员,所以,网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两会议政平台。

    这个平台,代表委员在用——湖北团吕忠梅、洪可柱等代表利用网络征求议案建议选题,搜狐还为周洪宇推出了人大代表博客;新闻记者也在用——中央电视台的王小丫2月26日在新浪上开了“两会博客”。

    一句话

    “开会变成了看记者的屁股。”这是一个代表去年对新闻记者簇拥在大会主席台前抢新闻的反感之语。

    新闻报道形式开放的同时,如何保持大会的严肃性?今年出台了一些新规。

    比如,对能够上大会主席台的记者证件严格控制,今年只有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几家大媒体有证,全国人大自己的摄影记者也被限制了;电视直播的机位从前位区移至后位区;在大会堂1楼采访的记者也不能到处乱走;拿着D证的地方媒体记者,只能呆在3楼。

    一点感触

    两会逐渐从庙堂深处走进公众的视野,姿态越来越开放和亲民,这无疑体现出政治文明的进步。

    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开放程度、言路的畅通程度,以及以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去加强和培育公众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程度。

    两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形式,开放的两会对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具有示范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会越开放,信息沟通和表达的渠道越畅通,国家政治生活的大门对公众敞开得也就越大,公众与人大、政府、政协之间将更加水乳交融,血脉相联。(记者樊晓燕 张小燕)

 
 
 相关链接
· 农村基层人大代表:新农村建设有三个发展难题
· 政协工作大有可为 从工作报告看人民政协新“亮色”
· 公安部高度关注代表委员声音 积极办理议案提案
· 温家宝提出今年政府工作思路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刘淇、王岐山检查全国“两会”安全服务保障工作
·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