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闻分析:做好黄河防汛工作为何不能掉以轻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姚润丰)黄河即将进入今年的主汛期。尽管黄河下游已初步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尽管小浪底水利枢纽经过7年运行已基本具备防御黄河千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但由于黄河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河道情况千变万化,一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仍然是黄河防汛人的心头之痛。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近日接受“防汛江河行”采访团采访时说,与黄河打交道的人都知道,黄河目前正面临水少沙多,下游河道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下游滩区群众众多等五大威胁,使得主汛期期间必须以临战的姿态做好迎接各类洪水的准备。

    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是长江的3倍,最高含沙量911公斤每立方米(陕县站)。黄河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沙量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人民治黄以来下游大堤被迫四次加高,平均加高了2米至4米,但防洪标准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提高。

    洪水峰高量大,预见期短。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的预见期只有8个小时,对下游防洪威胁最为严重。1958年和1982年洪水均为此类洪水。

    黄河是条“悬”在人们心中的河。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下游河床普遍高于两岸地面4米至6米,黄河洪水全靠两岸堤防挡御。其中,黄河河床比新乡市地面高出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5米。由于“悬河”的存在,洪水一旦漫滩,偎堤水深可达4米至5米,临背水头差一般达8米至11米。即便发生渗水、管涌等险情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河势游荡多变,主流摆动频繁。由于黄河下游为强烈堆积性的平原河道,在宽河段河势游荡多变,主流摆动频繁。为确保防汛安全,黄河防洪修筑了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446处、总长度851公里、共10712道坝垛护岸的险工及控导工程,这些工程有石料裹护,主要作用是控制河势主流,减少水流直冲大堤;第二道防线就是2000余公里的设防大堤,以抵御较大洪水的威胁。

    黄河下游滩区群众众多。下游河道涉及河南、山东两省15个市43个县(区),滩内居住有181万人,有耕地375万亩。当前,若发生8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滩区基本全部受淹,群众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洪水预见期短,加上“二级悬河”的存在,小水漫滩后,将首先淹没群众撤离的道路,使群众迁安、救灾工作更加困难。

    黄河河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治黄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李国英对此表示:“黄河安危,事关大局,做好黄河防汛工作绝不能心存侥幸、掉以轻心”。

黄河汛期可能出现旱涝急转局面

    新华社郑州6月14日电(记者林嵬)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人日前指出,今年以来,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但气象预报显示,流域内发生极端突发灾害天气事件的可能偏多,极可能出现旱涝急转、旱涝并举的局面,黄河防汛不可掉以轻心。

    据了解,受干旱缺水影响,黄河干流五大水库调节水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偏少68亿立方米,黄河上中游旱情仍在发展中。据黄河水利委员会预测,今年6月-8月,黄河上游地区降水将比多年平均水平偏少两成左右,可能发生抗旱水源紧张,受旱面积扩大,部分城市供水发生短缺局面。

    一些黄河专家指出,越是大旱,越要警惕大涝,黄河历史就曾出现过旱涝急转的情况。1982年7月底,洛阳市召开紧急抗旱会议,要求盆盆罐罐齐上阵,抗旱保苗,不料,散会时就开始下雨,第二天抗旱就转为防汛,不久,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就出现15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

  

    根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降雨分布将以南涝北旱为主,主汛期我国将出现两个多雨带,其中北方多雨带位于东北至华北北部一带,南方多雨带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根据预测,多雨带位于黄河流域暴雨区的南北两端,稍有移动将对黄河产生重大影响。

    黄委会主任李国英指出,黄河下游已24年没来大水,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在加大。

    新闻背景:历史上的黄河水灾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姚润丰)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历史上黄河两岸以水灾严重而著称,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遍及全河的上、中、下游。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黄河水灾主要在下游,集中表现为频繁的洪水决口泛滥和河流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洪灾的特点是,决口频次高,淹没面积广,水淹沙压灾情重,经济损失大,后果严重,影响深远。历史上的重大洪涝灾害事件有:

    一、下游水灾: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水波及范围西起孟津,北至天津、南抵江淮,泛区涉及黄淮海平原的冀、鲁、豫、皖、苏五省25万平方公里,1亿多人口。

    1933年洪水。1933年8月,黄河中游干支流发生洪水,陕县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造成黄河下游南北两岸决口50余处,淹没河南、山东、河北和江苏四省30个县,死亡1.27万人。

    1958年洪水。1958年7月,黄河中下游发生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这场洪水峰高量大,来势凶猛,京广铁路中断,在河南、山东两省200万防汛大军防守下,确保了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

    1982年洪水。1982年8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下游滩区除原阳、中牟、开封三处部分高滩外,其余全部被淹,共淹没滩区村庄1303个,耕地217.44万亩,倒塌房屋40.08万间,受灾人口93.27万。

    二、上中游水灾:黄河上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兰州市河段及宁蒙河段的河套平原。由于上游地区暴雨少,洪水出现频率小,洪峰流量不大,加之过去这些地区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所以洪水灾害较下游为轻。黄河中游的龙门至潼关河段,两岸为黄土台原,有滩地100多万亩,洪水漫滩时成灾。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后,渭河下游河道淤高,洪灾加重。

    1981年上游洪水。1981年8月13日至9月13日,上游连降30多天连阴雨。经刘家峡水库调蓄后,9月15日兰州中山铁桥洪峰流量为5600立方米每秒,洪水淹没农田4万余亩,倒塌房屋3589间,造成兰州市12万多人、数十个厂矿企业受灾。

    2003年渭河洪水。2003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黄河中下游遭遇了罕见的“华西秋雨”天气,渭河流域先后出现了6次洪峰,8月30日咸阳洪峰流量5340立方米,咸阳、临潼和华县站均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洪水造成渭河干支流堤防决口8处,56.25万人受灾,迁移人口29.22万人,受灾农田137.8万亩,倒塌房屋18.72万间。

 
 
 相关链接
· 黄河防汛部门狠抓防汛责任制 未雨绸缪 力保安澜
· 黄河流域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
· 河南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确保今年黄河防汛安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