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希望在春天中重生—四川地震再生育家庭的新生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5月10日电(记者吴晓颖、孙阳、苑坚)两年前,一场山崩地裂的大地震,无情地夺走了他们的孩子和生活中的希望。

    2008年7月,在地震后第78天,“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工程”在地震灾区全面启动。一年后,一声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像一道道阳光透过层层云雾,重新照射进这些饱受磨难的家庭。

    伴随着震后新生婴儿的一天天成长,再次为人父母的这些灾区夫妇,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再生育计划,给破碎家庭送去春天的希望

    行走在都江堰市的田间地头,这里幽幽的青山依然青翠,潺潺的溪水依旧清澈。在青山绿水间一栋栋簇新的小楼中,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也在重建中重生。

    看着躺在臂弯大口吃奶的儿子,都江堰市虹口乡红色村村民张红英(化名),腾出一只手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孩子的后背,轻轻地说:“下周三带他去公墓看看姐姐,让青青(女儿小名)见见家里新添的这个小成员。”

    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小天使,他的出生为这个陷入崩溃边缘的家庭,重新带来了笑声和欢乐。

    2008年5月12日,是张红英人生中永远无法释怀的一天。当她跌跌撞撞从家里逃出,发疯似地跑到女儿就读的都江堰市新建小学时,看到了变成一片废墟的学校。得知读四年级的青青遭遇不幸的那一刻,张红英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那一天,汶川大地震让四川灾区一些孩子或伤残或遇难,也在那几天,许多父母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彻骨心酸。

    “房子垮了可以再修,工作没了可以再找,家里唯一的孩子没了,就没了生活的盼头。”女儿离开后,张红英觉得心一下子被掏空了,整天抱着女儿的照片以泪洗面。

    震后第19天,都江堰市当地计生人员走进了张红英的家,这也是在她女儿去世后第一次和外人袒露心声。她的愿望只有一个,再生一个孩子。

    不光是张红英,四川省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在灾区家庭走访调查后了解到,绝大多数因灾失子家长都有着和她一样再生育的愿望。为了重新点燃地震子女伤亡父母养育新生命的希望,震后第78天,中央政府安排1亿元专项经费在地震灾区启动“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工程”项目。

    在四川灾区各个安置点,人口计生工作者和技术服务人员,在开展心理疏导、健康检查的同时,把再生育的政策送到了那些子女伤亡父母的手中。以“一站式、一卡通、一对一、一月一随访、一家一档案”为核心的“五个一”再生育服务工作,迅速在四川全省范围内铺开。

    凭借一卡通,张红英享受到包括孕前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生产等在内的十多项免费服务。2009年11月,一个漂亮的男婴降临到家。

    有孩子,才有一个完整的家。这个新诞生的孩子,正逐渐抚慰着她和丈夫心里的创伤。儿子出生后,张红英把收起来的女儿照片,又重新摆回了女儿卧室床头。现在她也会主动和亲友谈起过世的女儿,而儿子的一颦一笑也会在不经意间扯起她对女儿的回忆。

    爱心“守护者”,让希望在春天里孕育

    两年来,许多像张红英一样的灾区父母,经历了从绝望到希望的蜕变。在震后两年时间里,孕育新生命这颗希望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结出累累果实。

    截至2010年4月底,四川省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家庭中,共有5422户家庭有再生育意愿,已怀孕妇女总数为3140人,其中,已分娩2087人。这些统计数据记录了“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工程”启动以来取得的累累硕果。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体现了一个国家对这些背负着丧子之痛家庭重建所倾注的心血,凝结着再生育战线工作者们的辛勤和汗水。

    “再生育工作任务繁重,各个灾区在开展再生育工作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江堰市计生局副局长陈之喜饱含辛酸地吐露,拿都江堰来说,本地再生育家庭的待孕妇女年龄偏大。其中,85%年龄都在35岁以上,65%以上的妇女年龄在40岁以上,这些都属于高龄产妇。另外,还有相当部分子女伤亡家庭的父母患有不同疾病,成功受孕的几率和正常人相比要更小。

    为了破解再生育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难题,四川省计生等部门加大了对再生育服务对象的个性化服务力度。特别在针对高龄产妇受孕问题上,全省通过组建再生育服务专家组,在再生育各类会诊、疑难杂症的处置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39岁的李芳(化名)就是高龄产妇群体中的一个。“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再次成为一名母亲。”同样经历了丧子之痛的李芳说。

    地震20多天后,都江堰市计生局分批组织全市再生育家庭妇女,到成都市华西妇儿医院接受孕前检查。当拿到体检结果,得知自己患严重的子宫肌瘤时,李芳刚涌起的希望又破灭了,一瞬间另一种绝望再次笼罩在她的心头。

    针对李芳的情况,都江堰市人口计生局专门组织医疗专家进行会诊,并经常派工作人员上门劝慰。2009年1月,李芳成功实施了手术。6个月后,她怀孕了。今年5月底孩子就要出生。

    肖芳玉是都江堰市向峨乡石碑村一名普通的妇女主任。两年来,村里每个再生育家庭的喜怒哀乐,都映在她的脑中。“哪家生育家庭需要做心理抚慰,哪家怀孕了,哪家一直没怀上……”这些情况她闭着眼睛都能说得清清楚楚。

    “从地震到现在,我见证着孩子遇难家庭的三种表情:从失去孩子的悲伤,到怀孕后的喜上眉梢,再到生孩子后的由衷欢笑。” 肖芳玉质朴的话语道破破碎家庭灾后的心路历程。

    正是在地震灾区有成千上万个像肖玉芳一样的计生、卫生人员,他们用自己不懈的努力、无私的爱,悉心守护着这些降临到人间的小“天使”。

    希望天使,让生活在春天里发芽

    35岁的苟义国是北川中学高二的一名体育教师,篮球打得好在北川县是出了名的。地震发生时,苟义国与妻子在学校教工宿舍,房屋往下倒塌的一瞬间,封住的房门被地震冲击波击开,他才与妻子死里逃生。当苟义国在废墟上发现已经遇难的3岁儿子川川时,他悲痛欲绝。妻子任利得知川川遇难后,几乎临近崩溃状态,完全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念。“她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想川川,想着想着就忍不住哭起来……”苟义国回忆起妻子当时的状态,也满心痛苦。

    地震后不到一年,任利再次怀孕了!但是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任利告诉记者,她的妊娠反应非常大,经常呕吐、失眠。再加上还没有从失去川川的痛苦中走出来,她曾经几度陷入重度抑郁状态。“还是多亏了在北川中学做支援的中科院心理辅导专家的帮助,我才逐渐开朗起来。他们经常与我交流、聊天,帮助我分析目前的状况,并和我一同畅想以后的生活,我也就慢慢地开心起来了。”

    2009年年底,任利顺利生出一个8斤8两的结实男宝宝,这个婴孩的诞生给全家带来了莫大的希望与鼓舞。见这个男娃娃嘟着的可爱小嘴儿,苟义国和任利决定给他起小名“嘟嘟”。嘟嘟的降生,不仅给苟义国一家带来了希望,也给北川中学带来了欢乐。在学校的生活区,每个人见到嘟嘟,都要上前去逗一逗,摸一摸,有孩子可以用的东西也都给嘟嘟送过去,喜欢程度不亚于自家孩子。

    夫妻俩看着嘟嘟说:“这孩子的身材、眼神,跟他哥哥真是一模一样……”这对地震中失去爱子的夫妻,正在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向充满希望的新生活迈去。

    虽然新生活充满压力和挑战,也并不会是一帆风顺,但有新诞生小天使的陪伴,相信这些再生育家庭的夫妇会更坚定地向春天走去。 

 
 
 相关链接
· 德技术救援署官员忆汶川地震救援:你们并不孤单
· 汶川地震残疾学生:透过世博会这个窗口看世界
· 汶川地震两周年:通信网络服务达到或超灾前水平
· 卫生部:加强汶川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心理援助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