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巨龙”欲腾飞——我国环渤海经济圈转型扫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11月25日电 打开中国地图,环渤海经济圈5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在蓝色海域映衬下,清晰勾勒出一只仰天欲飞的龙头形状。

    当记者来到天津滨海新区时,这只蓝色巨龙赫然出现在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周泽奇的名片上——伸向蓝海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勾画出巨龙的咽喉,河北环绕中用红色标出的天津和北京恰好位于“龙眼”上方。

    “我们特别选择将这个龙形作为院标,这里蕴含着我们的梦想——将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为环渤海巨龙的腾飞添加动力。”周泽奇说。

    从新兴产业“先行先试”的滨海新区,到瞄准蓝色经济的山东半岛,再到大踏步转型的曹妃甸,连日来,新华社调研小分队记者深入环渤海腹地,感受着“巨龙”跃动的生机与活力。

    脱胎换骨:昔日沉寂的环渤海焕发新姿

    车行在滨海新区,令人印象最深的是随处可见的红火建设场面,林立的吊塔下,曾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如今正在崛起座座现代化产业园区。

    “天津港正以每三年1个亿吨台阶的速度快速发展,2001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2004年2亿吨,2007年3亿吨,今年有望破4亿吨。”站在繁忙的集装箱码头,天津港集团新闻发言人安卫兵自豪地介绍。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腾飞乃至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曾经沉寂的天津正借助滨海新区再次腾飞,成为整个环渤海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今年前三季度,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率高达25%,大大超过了同期上海浦东新区14%的增速。

    从天津迅速崛起的轨迹中,可以感受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焕发的新姿。今年前三季度,天津以17.9%的增速高居全国前列,北京、山东、河北和辽宁均以两位数的增长推动环渤海“巨龙腾飞”。

    今天的环渤海经济圈,占全国12%的国土面积上生活着超过全国五分之一的人口,创造着全国超过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环渤海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这里既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部分,也是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之一,即可与日韩产业转移形成互动,又可向山西、内蒙古等广阔的内地市场辐射。”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调研员才俊驹说。

    他透露,一条从内蒙古乌海直通曹妃甸的出海煤炭专用通道正在建设推进中,这条从内蒙古矿区直达港口的运煤大通道,将为曹妃甸港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新世纪以来,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加快,在全国地位不断提升,改变了以往落后于珠、长三角洲的态势,这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从南向北推进的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对新华社调研小分队说。

    二次涅槃:重化工压力之下的艰难转型

    如果说环渤海的快速崛起是这个区域的第一次“涅槃”,节能减排重压下的转型无异于这个区域的“二次涅槃”。

    当小分队来到地处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唐山钢铁集团时,眼前超过40%的绿化面积让我们置身一座“钢铁花园”,丝毫没有想象中钢铁企业“傻大黑粗”的印迹。

    唐钢集团党委宣传部长史绍辉告诉记者,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因为地处市中心,唐钢不仅面临危机的影响,还面临城市转型带来的搬迁压力。

    “双重压力之下,我们提前三年拆除了三座尚不属于国家钢铁产业政策限期淘汰的400立方米级高炉及附属设施,腾出的土地全部搞绿化,彻底颠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形象。”史绍辉说。

    连日来,小分队深入日照港、青岛港、天津港、曹妃甸等环渤海区域的临港工业区,在看到区域内临港重化工产业向循环经济转型的喜人变化同时,也感受到整个区域重化工业的转型之难。

    “对重化工业比重高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环渤海地区来说,港口产业布局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临港重化工布局未见降温,转型之路注定漫长而痛苦。”王一鸣说。

    蔓延在环渤海地区的“关停限电”冲击波,无疑是对各地争抢大型钢铁、电力、纸浆、石化等重化工项目的一大挑战。

    “重化工产业比重居高不下,也加大了整个区域节能减排的压力。”唐山市发改委副主任辛晓武说,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唐山不仅对小钢厂采取限电关停措施,就连效益很好的大型钢铁企业也限定产量。

    对此,王一鸣指出,环渤海的转型关键在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注重利用科技创新及人力资本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改变原先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困境。

    梦想腾飞:蓝色“巨龙”的新“畅想”

    在拥有全国三分之一海洋研发人员的山东省青岛市,年轻的崔海栋博士向小分队展示了海洋生物制药的神奇魅力。

    从螃蟹腿上提取甲壳素研制成的一种名叫“壳聚糖基愈创贴”医用布条,具有迅速止血、粘合刀口的功效,而且还可以被人体吸收,免去了手术缝拆线的痛苦。这种源自蟹腿的药用材料,还可以被制成人造角膜和人造血管,目前已在实验室获得成功。

    对环渤海区域而言,梦想腾飞的希望不仅仅在于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5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蓝色旋律同样跃动着新兴产业的希望。

    被国家列入海洋经济三大试点省份的山东,正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这个工业大省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是解决当今世界上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难题的必然选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告诉记者,山东省已规划了在15.95万平方公里海域和沿海7市所属6.4万平方公里陆域试点发展海洋经济,为全国科学发展海洋经济做好“试验田”。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方向,要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并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对环渤海而言,未来一段时期加速城市化,原材料型重化工业还将保持较快增长。但这并未阻碍这里发展新兴产业的势头,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大背景下,整个区域正在加快由原材料型重化工业向重加工业,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由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转变。

    虽然转型之路漫长,但环渤海已经坚定地踏上了新征程。

    滨海新区的中心地带,林立的吊塔间将崛起世界级的于家堡金融区,那里将承载着天津和整个环渤海的新希望,以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将在这片潜力巨大的土地上创造新的辉煌。(参与采写记者:韩洁、郑晓奕、吕福明、牟旭、张涛、毛振华、李俊义)

 
 
 相关链接
· 环渤海经济圈七省市建立危险化学品监管联控机制
· "交通快速化"战略推动东北东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 吉林积极向环渤海经济圈拓展借港打造“出海口”
· 北京与河北加强区域协作 共同打造环渤海经济区
· 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在行动区域合作展现新前景
· 我国环渤海省市已全部推出区域海洋开发战略规划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