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惊天动地五十年--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发展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04日 18时28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记者王敏)这是一个奇迹。千年以前,火药最早在中国诞生。北宋军官造出世界上第一个以火药为动力的飞行兵器——一种最早的原始火箭。当时民间流传的是能高飞的“火流星”,是最早的观赏性火箭。

    这同样是个奇迹。50年前,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中国决定开始研制现代固体火箭。面对国际上的重重封锁,中国航天人用智慧、汗水乃至血水,在火箭故乡再次书写了惊天动地的传奇。

    筚路蓝缕,攻坚克难

    古都西安,在中国航天固体动力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固体发动机专业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邢球痕向记者回忆50年的研制历史时,依然感慨万分。

    火箭在我国古代拥有悠久的历史,但现代固体火箭却起步晚。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首任院长。1962年,在钱老的提议下,成立了国防部五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这也是四院的前身。

    “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导弹武器及航天运载动力的独特用途,就决定了这项事业从诞生那天起,就只能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充满漫长而艰辛的探索。”邢球痕告诉记者,“起初条件很艰苦,几乎可以说一无所有。”

    那时候,一批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基本没有学过相关专业,凭着工作热情反复研究方案,几经磨难,孕育出固体火箭推进剂第一支药芯;点火试验没有试车台,就自己动手在被称为“土地庙”的小木屋建造了中国固体发动机第一个试车台……

    在危难关头,他们面对的,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

    某重点战略固体导弹发动机研制初期,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发生大面积脱粘。为了减少损失并彻底查清疑点,当时,四院人综合考虑后选择了人工挖药,可如果稍微操作不当,就可能导致爆炸起火,3000多摄氏度的高温把钢铁都能熔化。

    “这种情况下,突击队员没有丝毫犹豫。挖出300多千克的药后,经过重新浇注灌浆的发动机试车成功。”邢球痕说,每一次创新背后有无数个攻坚克难的故事,永远铭记在航天人心中。

    惊天动地,成就斐然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当时长征一号的末级发动机采用了固体动力,它的有力一推使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固体动力在我国航天领域的首次应用,随着其技术的成熟,它惊天动地的力量日益显现。

    1982年,我国潜地固体导弹巨浪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建国60周年大阅兵中,多种型号固体导弹武器盛装亮相,更是让世界见识了中国的强大“神剑”。

    “一个国家有强大的国防,才不会成为被人蚕食的对象。”四院党委书记张康助介绍,进入四院的员工,学习完固体火箭的历史后,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爱航天爱事业,更肩负着对祖国、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奉献,将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50年来,我国航天固体动力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导弹武器逐步实现了由液体动力向固体动力、由固定发射向机动发射的跨越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形成战略、战术型号并举,拥有地地、地空等各种系列固体导弹的大家族,构筑了空中、陆上、水下全方位的打击和防卫能力。

    不仅应用于国防领域,运用固体动力造就的载人航天逃逸救生系统,还是航天员的“生命之塔”。在火箭发射过程中,一旦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意外紧急情况,2秒时间逃逸塔就会启动,将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返回舱带离危险区域。

    “载人航天逃逸救生系统从1992年开始进入工程研制,先后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堪称世界最先进水平。此前该系统已顺利完成从‘神一’到‘神八’的任务,这次针对神九任务,我们又对关键部件设计等进行了改进,全力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四院副院长、我国第一位航天固体动力发动机博士侯晓告诉记者。

    国计民生,大显身手

    火箭,是人类走向太空的桥梁。“我们不仅要打造精良的发动机把火箭送上天,还要将航天技术服务到国民经济建设和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四院院长田维平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即,一场暴雨即将莅临京城上空,怎么办?应用航天固体动力技术的火箭弹,成功将暴雨拦截在城外,确保了开幕式顺利举行。

    2011年,面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60年不遇的大旱,增雨防雹火箭开展大规模的人工降雨作业缓解旱情。

    如今,作为国内第一家把火箭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单位,四院面向减灾、防灾等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探测市场领域的服务,在全国28个省区市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利用火箭发动机爆燃技术发明的双金属复合输油管线,解决了特殊环境对管道性能的要求;利用复合材料核心技术优势,研制生产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碳刹车盘,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结束了我国从国外进口该产品的历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田维平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航天人将进一步履行好富国强军的使命,不断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相关链接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向河北捐赠"卫星数字农家书屋"
· 安全监管总局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
· 杨元元一行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考察调研
· 辽宁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