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合作、和谐——总理“海洋观”彰显大国风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21 22:3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雅典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6月20日在雅典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

    在演讲中,李克强总理用家喻户晓的典故生动回顾了中希两国的航海史,以及在此过程中为海洋事业和国际交往所作的贡献。从春秋时期齐景公的海上旅行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不折不扣的海洋大国。不仅如此,具有海上导航性质的“牵星术”、精工细作的航海图等技术工具的发明创造,由秦汉至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历朝历代各式海上船舰的建造,也都足以证明中国亦曾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强国。

    但毋庸讳言的是,从明朝开始实行的海禁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受到极大束缚,海洋事业的发展遭受沉重打击。东方巨龙就此困于浅水,最终西方列强从海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历史的惨痛教训向我们深刻揭示了“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的发展规律,国力的此消彼长往往与这片大海休戚相关。

    尽管历经苦难和曲折,中华民族始终没有放弃对海洋的热爱和憧憬。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东方大国再次昂首阔步,走向深海。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发展海洋事业,维护海洋权益。不论是沿海城市的率先开放,与他国大力发展海路经贸往来,还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海上国防力量,中国始终体现出不卑不亢、包容互惠、公正负责的大国风范。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所说,中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海洋霸权,致力于在尊重史实和国际法基础上,以当事方直接对话谈判解决海洋争端和纠纷。面对各种威胁与挑战,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与有关国家共建和平安宁的海洋新秩序。由此可见,中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正气凛然。

    对于海上经贸合作和资源开发,李克强总理指出,构成全球经济一体化大通道的海上贸易是国际贸易最活跃的部分,占地球面积70%的海洋承载着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希望,形象地阐明了海洋合作对于世界发展繁荣的重要性。相信不仅是与中国远隔重洋的欧洲伙伴,近在咫尺的亚洲邻国也应感同身受。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的提出,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文件的签署,面对领海分歧和资源竞争,中国长期以来本着顾全大局、积极务实、发展优先的理念,与有关国家加强沟通交流,增进政治互信,在捍卫自身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尊重各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发展互惠合作,共同开发利用。中国的气度和魄力,为扩大国际海洋合作,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创造人类未来福祉做出了表率。

    能力越强,责任就越大。今天的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不忘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美丽、富庶之海,实现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必须把海洋的开发和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多年以来,中国在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科研实践和海洋教育、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正呼应了李克强总理“共建和谐之海”的倡议。

    大海可以给渔民带来丰收的喜悦,大海可以给诗人带来创作的灵感,大海可以给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抚今追昔,展望未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悄然奠基,新的钻井平台开始紧张作业,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在破浪前行……当代中国的“海洋观”,尤如一位历经沧桑、博闻练达的智者面向大海,极目远眺,做出一番高瞻远瞩、意味深长的表达。(穆淼)

责任编辑: 于卫亚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