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简政放权激发活力 各地加大力度改革攻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2-14 10:59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韩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关键要释放改革红利,依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制,激发经济新活力,让改革成为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推动力。

    记者在各地调研发现,一年多来,中央部署的一系列关键领域改革正陆续推开,一些基层大胆创新探索,积累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正在推动改革向深水区不断攻坚。

    简政放权消除审批管理“灰色地带”

    12月1日10时许,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政务服务中心,省政府副秘书长郭富春将全省首张“三证合一”执照交到沈阳地铁兴华地下商业街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林林手中,标志着辽宁省领先全国开展的“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正式拉开序幕。

    “三证合一”,意味着企业办理执照只需要申报一套材料,在一个窗口办理,为企业简化了手续,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办理成本。这是继年初辽宁在全国率先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又一改革创新之举。

    今年中央提出要再取消和下放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记者在各地看到,简政放权成为各级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一系列为企业创业松绑的改革探索,有效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各地市场主体登记量均呈“井喷”增长态势。

    河北省继今年8月将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后,从12月起又将8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涉及经济、文化、卫生等诸多领域,至此该省大部分企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已取消。

    江苏省不久前提出了“建立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一揽子改革,目前该省行政审批事项已由改革初期的889项,减少到375项,削减量已占原审批事项总量近六成。

    “省政府各部门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类别,堵住了‘偏门’,消除了审批管理中的‘灰色地带’。”江苏省编办副主任周家新说。

    改革体制机制唤醒“沉睡”的资金

    全面深化改革,当前亟须破除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记者调研发现,一年多来,各地正依照部署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金融、土地、财税等关键领域改革。

    广西田东县为从深层次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唤醒农民“沉睡”的资产,早在两年前就大力推进产权融资探索,打造金融改革“升级版”,还建立了广西首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改革。

    农民的资产一旦激活,农村潜力将非常巨大。经估算,田东县林农持有的林业总资产价值超过了34亿元。如果按照70%折扣进行林权抵押贷款,至少可盘活森林资源资产获得林权抵押贷款27亿元,每户可增加3.7万元贷款。”林东县委书记王军说。

    在北京,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改革,更多社会资本被引入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污水固废处理、城镇供热等领域。目前该市126个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试点项目70%的社会资本来源已经落实,新增社会办医、社会养老、文化创意等试点领域初步筛选61个试点项目,预计引资1300亿元。

    深化财税改革,发挥好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重庆市每年预算安排产业扶持资金近80亿元,但存在资金分散、投向“撒胡椒面”等问题。重庆市财政局副局长刘大卫介绍,该市已专门组建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改革“项目补贴”扶持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首批吸引16家基金签约,以撬动各类社会资本精准投向工业、科技、现代服务业等6个领域的新兴产业。“这对急需战略投资的企业和产业来说,无异于‘毛毛雨’变成了‘及时雨’。”

    狠抓落实 让群众监督改革

    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关键要在监督落实上下工夫。记者在调研中切实感受到,随着越来越多地区向社会公开政府“权力清单”,群众监督下的改革举措正得到有效落实。

    政府部门掌握的审批权限过大,容易导致违法违纪腐败现象。陕西省渭南市住建局原科级干部侯福才利用职权向企业索贿五千多万元,“小官大贪”现象层引发广泛关注。从今年7月起,渭南市向社会公布了市级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

    “以前局里到底有多少项行政审批项目,我们也很难说清。一些业务虽然有时限要求,但实际效率低下、经常拖沓,甚至存在干部‘吃拿卡要’现象,群众意见非常大。”渭南市住建局局长简录民坦言,建立“权力清单”,将权力放进了“透明玻璃瓶”中,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监督得了,消除了权力的寻租空间。

    从本月10日起,江苏省政府56个部门的责任清单也正式公布,其中明确规定了政府部门必须承担哪些责任,必须做哪些事情,划清每个部门的“职责边界”。江苏也成为继浙江、安徽后第三个建立责任清单的省份。

    狠抓改革落实,还必须要敢于打破部门利益藩篱。湖北率先出台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十条”,授予高校、院所研发团队研发成果的使用权、经营权和处置权。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的职务发明专利“大脑地图”被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以1000万元买断,收益的70%归骆清铭及其团队。作为“新十条”的第一个受益人,骆清铭说,此前科技成果处置权、定价权、分配权掌握在管理部门,必须层层审批,一项科技成果挂牌转让、审批过程差不多历时近1年,审批过程所有依据的文件有17个。(参与记者:陈梦阳、朱峰、武卫红、陈晨、王军、孔祥鑫、何宗渝、黄深钢、陈刚、向志强)

责任编辑: 姜晨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