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发布>> 其他
 
教育部介绍大学生支教和创业主题宣传月有关情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19日   来源:中国网

    [王旭明]:在资教的岁月里,我觉得柯文平同学可以说是获得了丰富的财富,事业和婚姻的双丰收,所以我们真是应该向他道喜。2005年毕业于湖北示范学院的陈敬道同学,在8个月的时候母亲病故,把她过继给了养父,在20多年的岁月里,养父和陈敬道同学相依为命,过着艰苦的生活,在她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养父得了重病,陈敬道同学带着养父上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又带着养父到农村资教。这样艰苦的生活,陈敬道同学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爱永不泯灭,我们有请陈敬道同学给我们做介绍。

    [陈敬道]: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闻界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叫陈敬道,2005年毕业于湖北示范学院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现资教于仙桃市范关高中,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对生活的爱永不泯灭”。

    二十三年前,当我刚满8个月的时候,母亲不幸病故,我被过继给现在的养父。为了供我读书,养父做着小本生意。从6岁开始,每天我就自己学着做饭,匆匆吃完后再给守侯在小摊上的父亲送饭去。每天傍晚,我就坐在屋门口的小板凳上,一边做作业,一边眼巴巴的等待着父亲的归来。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中学时光。尽管父亲为维持生计早出晚归,可是家里还是欠下了数目不小的债务。在接到湖北师范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暑假,父亲既有喜悦,也有忧愁。因此,当我申请到1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父亲喜出望外,老泪纵横,不停地说:“这真好,这真好。”

    然而,到了大三那年,父亲由于长年积劳成疾,瘫痪在床。父亲从小含辛茹苦养育我,如今我已长大成人,决不能撇下他老人家不管,我不仅要照顾他,我还要带着父亲去读大学!就这样,我把父亲接到了学校所在的黄石市。

    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边读书,边打工挣钱为父亲治病。我卖过报纸,端过盘子,还一直坚持做着多份家教。那段时间,我既要上课,又要做兼职,每天早上五点多钟起床,烧水,做早餐,还要背单词;中午做饭,洗衣服;晚上去做家教,回来后给父亲按摩僵硬的关节,在深夜的寂静中复习功课。好些晚上,我边复习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每到我几乎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就用自己的左手拼命地握住自己的右手,对自己说:要挺住!一定要挺住啊!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纷纷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同学们有的捐款捐物,有的轮流帮我照看父亲。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让我坚定了生活的信心,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在大学期间,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担任过系团总支副书记、被评为全市三好学生、多次获得全校一等奖学金。在组织的培养下,我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令人欣慰的是,父亲的病也慢慢好转起来,可以下床慢慢走动了。

    2005年4月的一天,学校公告栏里醒目地张贴着“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海报。我在报栏前驻足了很久,一遍又一遍地看着上面那一行行激动人心的文字,到农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顿时我想到了自己:在勇气中生活,被热心人所鼓励,因为知识而改变了命运。而今我已学业有成,该是回报社会的时候了。

    那个晚上我辗转难眠,想到那些和我曾经一样需要帮助的农村孩子,想到这些年来社会和热心人给予我的关心,想到年过花甲的父亲也需要照顾,我考虑了很久,最终决定还是到农村去资教,并且仍然带着父亲。当我把这一打算告诉父亲时,他坚决反对,我知道他是怕影响我的工作、怕成为我的拖累。在我的一再恳求下,父亲终于同意了,随我一起来到了到资教的学校。

    仙桃范关高中位于豆刂河镇的一个小村庄里,条件比较艰苦,处地偏远,到小集市都很不方便。可是,这些并没有吓住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我。到校后,学校得知我是带父资教,特地给我和父亲安排了两间住房和一个厨房。工作之余,我在屋外的荒草地上开辟了一大块菜地,种上了萝卜、土豆、莴苣等日常蔬菜,在我的精心培育下,它们长得绿油油的。每当疲惫时一推开窗户看到它们,我的心情就畅快无比。我还不时送一些菜给住校的老师,让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劳动成果。节假日休息的时候,我还常常搀扶着父亲在校园里散步,给他讲我在学校的新鲜事,和他一起分享女儿在工作中的每一点成功和喜悦。

    为了尽快了解每个学生,我坚持和学生交心谈心。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我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启发学生。班上有个学生叫小文,性格孤僻。我多次找她谈心,可她总是保持沉默。我似乎感到有些束手无策。有一次学校女生在搬寝室的过程中,我发现别的同学都是互相帮助,只有她是独自一人搬自己的行李。我尽量显得很随意地帮她拎包裹、铺床、挂帐子。当我帮她做完这一切后,她什么都没说,默默地走开了。第二天早自习时,我发现自己的桌子上有一封信,上面写着:陈老师:本来昨天想对您说声谢谢的,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您的出现却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被关爱的感觉。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没有别人幸福,爸爸妈妈常年在广东打工,我被寄养在叔叔家里。在班上我没有一个朋友,从来没有人真正关心过我。我没有信心继续学习下去,我真不想念书了。”

    看完这封信,我马上回了一封信,并鼓励她说:“小文,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你身处逆境的时候,你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老师从小就失去了母亲,长这么大还不知道自己的母亲长什么模样。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学会了成长。当别人还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时,我已开始品尝生活的艰辛。当别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时,我已经开始承受生活给予我的压力。但是每次遇到这些困难,我从来没有退缩过,因为我始终相信一点:人生的大海波澜壮阔,时有起伏,而对生活的爱永远不能泯灭!在老师和你相处的日子里,我希望不仅仅教给你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你们如何面对挫折,懂得做人的道理。老师会永远关心你,希望你把我当成你的朋友、你的亲人。”

    此后,我常常为她辅导功课,并到她家家访,帮她梳头,她的性格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身边慢慢也多了一些同学的身影。中秋节的那一天,小文跑过来送给我一张贺卡,还在我耳边悄悄的说:“老师,你就像我妈妈一样。”说完就笑着跑开了。看着她那纯真的笑容,我脸上不禁有些发热,我分明感觉到了内心的激动和幸福,因为这是我的学生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在资教的日子里,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孩子们都当成了我的弟弟妹妹。我经常给基础薄弱的孩子们补习功课,给离家较远的学生做饭吃,给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们补衣服。我与学生们写信谈体会与感悟,还积极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有的学生家离学校很远,有时家访回来得很晚,路上一片漆黑,我就边走边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曲,让歌声为自己壮胆。

    在我的努力之下,良好的班风慢慢地形成了,学生们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而我,也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还在学校政教处分管全校女生工作。当我把这些告诉爸爸时,他老人家的脸上挂满了开心的笑容。

    在关心学生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爱的回应。2005年10月8号,是我难忘的一个日子。这一天。当我像平常一样走进教室准备上晚自习时,却发现教室里一片漆黑,我正要询问原因,突然亮起了一支蜡烛,接着整个教室都亮了起来,耳边响起一阵响亮而又清脆的声音:“老师,祝您生日快乐!”待我回过神来,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早已摆在了我面前,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听着动人的生日祝福歌,望着讲台下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我流泪下了幸福的泪水。要知道,这是我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吃上孩子们送的生日蛋糕,它是孩子们对我最真诚的爱呀。

    今年阳春三月,教育部办公厅负责人和省教育厅领导来到了范关高中,看望了我和父亲,并勉励我,让我继续努力工作,还要把身体养好!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鉴于我的特殊家庭情况和工作业绩,还为我还清了剩下的债务和贷款。亲切的笑容,平实的话语,真情的嘱托,让我激动无比,也给了我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在资教的道路上,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始终相信社会是公平的,在我失去某些东西的时候,它会从其它的地方来弥补。资教是繁忙的,却很充实;生活是平淡的,却很温馨。我和父亲在这里一直生活得很好。尽管我从来没有享受过母爱的温暖,但我拥有社会的关爱,拥有学生真诚的爱戴。我会顷其所学、尽我所能,在农村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传授知识、耕耘青春、播种希望!

    谢谢大家!

    [王旭明]:谢谢陈敬道同学给我们上了一堂很生动的思想教育课。2004年,湖北省启动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启动已经接近两年了,最早参加这一计划的同学有1000多名,这1000多名同学中,其中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范献龙同学,这两年来他给我们带来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到农村去,为了山洼洼里的孩子们。有请范献龙同学。

    [范献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闻界的老师们,大家好!我叫范献龙,来自湖北荆州,200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先资教于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乡中心学校,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资教,为了山洼洼里的孩子们”。

    2004年7月,我和另外三位资教生报名参加了湖北省首届“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三人当中,刘小军来自武汉,黄强来自襄樊,刘家富来自河南淮阳。共同的选择让我们四个人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在神农架林区为期三年的资教生涯。

    神农架林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偏路远,是传说中野人出没的地方。从下谷坪学校到城关165公里,全部都是绕着神农顶而修的山路。以前,这里从来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老师。我们的到来,让学校和家长们高兴万分。

    记得第一次踏上讲台时,由于太紧张,粉笔头一碰黑板就断,一节课用了半盒粉笔,衣服上面全部是灰。校长鼓励说,你们主要是没经验,其实在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上还是很有优势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实践。为了搞好教学,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翻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甚至把所有的习题一道道演算清楚后再去教学生。我还经常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分组讨论、循环问答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很快适应了教学,并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同行的赞许。不久,学校检查教师备课情况,教务主任看见我一个月记了三个备课本,他非常吃惊,他说:“献龙啊,我看你上课上得好,原来备课这么认真,你的成绩来之不易啊”。

    我的班上有个叫蒋圆的女学生,是家里的老幺,她姐姐的女儿都在这所中学上初一了。有一次,看到她鞋子都打了补丁,特别地显眼。我主动找她谈话,她沉默了半天才说,范老师,我好想上学,但我家姊妹多,父母负担大得没办法。我家住在大九湖,由于离家很远,只好自己背着大米和腌菜来上学。没有钱坐车,只能自己步行,每次都要走上整整一天,好多次我都走哭了。范老师,我好自卑好自卑,希望您不要象其他同学一样看不起我。

    与她交谈后,我把这个情况跟其他三位资教生说了。夜里,我们就此进行了一次认真地思考与讨论。农村的孩子,因为贫穷,很多都似乎有着一种与身俱来的自卑感,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在这个阶段,他们渴望获得帮助而内心又敏感细腻。如果能对孩子们进行鼓励与资助,将是对他们学习和生活都有益处的事。也许,就有一个孩子从此变得自信,就有一个孩子从此避免辍学,就有一个孩子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学生时代,是当时国家助学贷款1万5千元钱使我迈进了大学的门坎,参加资教行动计划,省教育厅又将为我提供了1万5千元的奖金偿还贷款。我至今对这些政策、这些帮助都铭刻在心,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一辈子都想着报答。那个晚上,我们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拿出我们微薄工资的一部分,设立了下谷坪中心学校资教生助学奖学金。当学生生活费用、交通费用不足的时候,当学生学习取得较大进步的时候,我们都会发放奖金,进行资助或鼓励。将近两年时间里,我们以各种形式给学生发放了三千多元的奖品、奖学金。

    下谷坪很多地方没有公路,很多学生节假日前后,通常是不吃早饭、就步行上学或回家。由于山高路远,地广人稀,近些年来,家长们几乎没有看到老师家访。有的孩子家长几年下来就只认识学校的会计。由于家长不知道孩子学习的情况,对孩子的学习、升学渐渐失去信心,致使部分学生及其家长有种消极观念:读得上是造化,读不上就回家种田或外出打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四个资教生认为,作为“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一名参与者,广泛展开家访,赢得家长的支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十月初,我们利用国庆长假进行了第一次家访,我们选择了离校近四十里、海拔1200多米的板桥片区。临行前,下起了雨夹雪,只能步行。在山里爬坡、下坎,走羊肠小道,四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第一家,推开漆黑的木门,坐在地上剥玉米的学生叫了一声“老师”,家长“腾”地一下子从凳子上弹了起来,激动的用袖子使劲地擦着板凳,动情地说:“看,这大风大雪的,老师们怎么会来?你们都是盼都盼不来的客人啊……”

    我们受了贫苦山民待客的最高礼遇,一碗碗蜂蜜包谷酒、一盘盘可口的饭菜,全家老少作陪。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孙子的搀扶下,用她那瘦得像枯树枝一样的手,颤颤地拿起杯子,倒上满满的一杯包谷酒,说:“老师伢啊,你来这里,是我们屋里小伢儿几世修来的福啊,我敬你!”然后双手举杯,喝了下去;之后,老奶奶用衣角把刚喝过的酒杯擦了又擦,倒满一杯,双手递了过来。我接过酒,手在颤抖,两钱酒,却也有千斤重量,退步鞠躬行礼,喝下了那杯让我终生难忘的酒。临别,举家送了一程又跟了一程,“老师慢走!老师,你们要常来啊!一定要常来啊!”这句话简单而朴素,却发自肺腑。

    在以后的家访中,很多村民只要听说是下谷坪的老师来了,不管自家里有没有学生的,都拥过来,纷纷拉着我们的手,邀请到他们家去做客。

    两年来,我们家访百余户,累计行程三千余里。家长们纷纷说,“我们家孩子能遇上像你们这样的老师,是她的福气,今天你们能到我们家里来,是我们做家长的福气。谢谢老师对我们的关心。让孩子们也让我们有了盼头,我们决定了,不让孩子出去打工了,还是让孩子继续读下去……”听到这样的话语,这使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若有人问我,什么是我们资教的最大收获?那就是我们有了能够影响一个孩子命运的力量。

    2005年4月,省教育厅举办首届“播种希望与未来——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巡回报告会”,我作为报告团成员之一在全省高校介绍了我们在神农架的资教经历,介绍了林区孩子们艰苦的求学历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5年9月,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小君副校长带着校大学生艺术团前来慰问看望我们,为下谷坪的村民和孩子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汇演。此外,母校还向林区每年捐赠2万元,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也纷至沓来。中宣部新闻局张洪超同志捐款1500元给我的学生;上海浦东的刘晔同志每月定向资助学生杜梅300元;北京海淀的陈军铭同志分两次汇款3000元定向资助学生吴勋……这张名单还可以列得很长很长,到目前为止,共收到捐款捐物约10万元。

    我的学生方平辍学了,由于父亲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永远离开了她,妈妈艰难地拉扯着她和妹妹。方平平时沉默寡言,可只要一哭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要上学,我就是要上学”。她妈妈烦不过了就用细竹条子打她,大人和孩子总是打着打着就哭成一团。可当我把1800元钱放到她妈妈的手中,并告诉她两个孩子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上大学,所有的钱都将由几位热心人捐助的时候,这位坚强的母亲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我面前,放声大哭:“范老师,您真是我家的救命恩人,是我家两个娃子的再生父母啊……”方平也一把抱住妈妈跪了下去,我忙扶起她们,泪流满面却又倍感欣慰。

    在我努力联系下,目前已经有22位贫困学生得到了全面资助,他们的中学直至大学,将一直生活在社会上热心人所给予的温暖里。

    面对社会的关心,神农架的山民们用他们特有的热情和淳朴做出了回应。在当地,每家每户养的一头猪要等到过年才杀,一头猪要吃上整整一年。腊猪蹄子只会送给那些山民们最尊敬、与他们感情最深的人!寒冬时家访,看到有孩子在哭闹着要吃腊猪蹄子,说想吃都想了一年了。家长狠心地说,今年没有吃的!可是,就在第二天,朴实的山民们用背篓给我们送来了十几只腊猪蹄子。盛情实在难却,我留下一只,带回武汉,送给了一位资助学生的热心人。今年年初,因下大雪,下谷坪菜市场没有了货源,为了我们有菜吃,每一天,热心的山民,无言的默契,一家接一家,有的甚至不远百里,用背篓背着,给我们送来已经洗干净的土豆、白菜、红薯、萝卜和已经切好的肉,让我们吃了近一月的百家饭……

    资教将近两年了,因为被关注,我学会了关注,因为爱,我获得了爱。从我接受助学贷款,跨进大学校门开始,到成为资教生,来到神农架,走进课堂,从第一次家访,到帮助第一个孩子,到接收第一笔爱心汇款,我一直能够感觉到有一种力量贯彻其间,那就是我们共同的爱、共同的责任。我相信,这份爱心与责任,会通过“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传递开去,传递到每个乡村,每所学校,传递给山洼洼里的每一个孩子!

    谢谢大家!

    [王旭明]:谢谢范献龙同学。范献龙同学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和大家在底下坐着听,怎么也想象不出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传播着文明之火、传播着文明之光。

    下面本来是2005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西医学院的张林同学给我们介绍,我以为搞错了,我想学医的同学资什么教?现在有请张林同学给我们介绍“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张林]: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新闻界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张林,2005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现在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资教,我汇报的题目是“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刚开学,我本来是想教生物的。但是学校英语教师紧缺,教导主任一下子将三个毕业班的英语交给了我。“英语就英语,一定把成绩带到最好!”我暗自下了决心。可有人说:让小张一个学医的去教英语,这不是“病急乱投医”吗?就是活马也让他给医死了啊!就我自己来说,心中也有自卑啊:我这个个头,是当老师的料吗?初三学生我管得住吗?

    带着这些顾虑我走进了教室,吓了我一跳:那简直就是个集装箱!教室里装了八、九十名学生!“同学们好,我是新来的英语老师……”我刚刚做完自我介绍,就看见台下哄堂大笑。由于学生听惯了方言,突然听我讲普通话觉得很滑稽。后排几个高个子学生果然不给我面子,有吹口哨的,有放纸飞机的……,教室里顿时乱成一团。

    由于经验不足,缺少威信,学生们都不怕我。初为人师的我一直觉得很头疼。有的家长建议我应该先在学生面前打他几棒杀威棍!有位家长更是对我面授机宜:“一个字,罚!该罚站的就要罚站,该拧耳朵的就要拧耳朵。这样才能树立威信。”而我,我个头又不高,对那些高个子捣蛋鬼来说,想拧耳朵还够不着呢。更何况,我觉得:教育就应该是治疗、是拯救。一个好的医生首先应该从心灵深处去关心患者,善于察觉细微的症状,逐步入手,从而制定治疗的良方。一个好的老师也应该如此。

    十三班有个学生,叫朱刚强。三天两头跟人打架,学校师生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有一天,他又打架了,还在流鼻血,捂着鼻子惊慌失措的。看到我走过去,以为我要批评他。可是我说:“别慌!老师先帮你把血止住。”说完给他推了几下穴位,很快就把血止住了。我们的举动引来了很多学生在一旁好奇的围观,我接着说:“鼻子之所以会流血,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只要你压迫一定的部位,短时间内,鼻血自然就止住了。看到没,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老师虽然个子不高,长得又不够结实,但老师拥有知识,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学生当场就鼓起了掌,纷纷冲我竖起了大拇指。

    就这样,我在操场上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即兴的思想教育课。我告诉他们,知识智慧上的强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有了知识智慧,才能认识自然,征服世界。经过这件事情,学生们都很佩服我,慢慢地开始听我的话了。特别是朱刚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不仅向其他学生一遍遍夸张地描述说:张老师会点穴,手指头一动就止住了血。他还专门向我保证不再打架了。

    我教的三个班,班级整体水平相距较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为了搞好教学,我备了三份不同的教案,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更多的发现,一些学生不爱学习还有更重要的家庭原因。山里的家长,有些到现在还存在着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还有一些家长,对学校的印象就停留在收学费上面,对学生在学校的事情漠不关心。所以我感觉到,用爱心与责任心做好家长的工作,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关键之所在。

    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丁海曼的家长。丁海曼性格内向、有点孤僻,我好几次都想和她家长沟通一下,但家长总是躲躲闪闪的。我第一次见到丁海曼的家长,是她爸爸背着她气喘吁吁来请假,说女儿肚子疼,镇卫生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要做手术!我给海曼看了看,发现她主要右腰部疼痛,眼睑还有点肿,再结合其他症状,我怀疑她得的是急性肾炎,而不是急性阑尾炎。我立即建议她爸爸带她到麻城市人民医院检查。果然是急性肾炎!她爸爸妈妈感激得不得了,当时就打来电话说:“张老师啊,感谢您啊,确实是您说的那回事咧……”。从此以后,这位从来对老师避而远之的家长,现在总是要拉我在他家坐坐,还要请我去他家吃年糕呢。而就在我跟他爸妈不断的沟通过程中,丁海曼现在也变得比原来开朗多了。

    这件事对我有很大启发。以前我做过几次家访,效果都不明显。山里的家长对我这个来自省城,说着普通话的年轻资教老师很尊敬,但是敬而远之。是啊,老师在他们眼里是文化人,但是总感觉共同语言不多,说着说着就大眼瞪小眼,没话了。可谁家不时常有个头痛脑热、伤风感冒的呢?山里的卫生条件差,我正可以运用我所学的专业,给山民们讲些医疗保健知识,做做基本防预,拉近与家长的距离。

    八班有个叫何勇刚的孩子在学校很调皮。我了解到他家是组合家庭,他的继父想他早点出去打工,减轻家庭负担。而勇刚本身也有“能在学校混一天算一天”的想法,我决定走访他家。我第一次到他家,他妈妈听我是外地口音,随便敷衍了几句,他爸爸更是理都不理就直接下田去了。几天后我又去了他家一次,刚好看到他爸爸正在门前菜园里种菜,但总是种一会儿,坐一会儿,用手揉着腰,露出很痛苦的表情。我干脆也下到地里,问道:“您是不是腰疼啊,我来给您看看吧。”他将信将疑的让我给他做了一会儿推拿,站起身子转了转说:“嘿!老师咋还会这一手,现在舒服多了!”我说:“我是学医的,您这种病可能是腰肌劳损,是劳累过度引起的,推拿挺管用的,以后不舒服时就来找我,我可以给您推一下。”那天我们坐在田埂上谈了很久,从孩子调皮谈到家庭困难谈到孩子最后的出路,而我又以我自己的上学经历给他解释读书的好处。那次家访很成功,从那以后,何勇刚变化很大,很多科任老师都在表扬他,现在还在班上当上了体育委员。

    就这样,我走访了学生家庭近七十户,与家长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在家访的同时,我还就很多农民家庭饮食用水、生活起居等提出了卫生建议,为部分长年辛苦耕作的家长推拿了劳损的关节,并自己拿出六百多元购买了如红花油、风湿止痛膏等常备药品赠送给困难家庭。我说,你们也不容易,为了子女常年辛苦劳作,千万要注意身体啊。我们做老师的,和你们想法是一样的,就是希望孩子们读好书,受好教育,这样家里才有盼头,孩子们才有希望。家长们很感动,说资教老师有文化,有同情心,教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有知识,讲良心。他们纷纷表示,要支持孩子们读书,共同把学生教育好。

    后来,班上的学生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听话了,成绩也在不断进步。同事们都很诧异,说也没看见张老师怎么吼学生的,怎么教学秩序就这么好咧! 家长们也一传十,十传百,说省城来了一位年轻的老师,会教书,还懂看病。其他班学生的家长也纷纷闻讯到学校来打听。有一天,校长兴奋地对我说,小张啊,没有想到你有这么大的本事,你这一咕弄,现在家长们都对我们学校举出大拇指,满意地说我们的老师是赤脚老师,和群众们走得近啊。校长还略带商量的口气问我说:现在学校既没有卫生室也没有专职校医,每次学生病了都跑到很远的医院去看病,很不方便,也耽误了学习时间,你能不能边搞教学,边负责学生的日常卫生保健。我二话没说,就满口答应了。

    就这样,我义务担当了学校的“校医”,负责全校三千多名师生的日常卫生保健工作。每逢流行感冒时候,我都会提前办健康专栏黑板报,并借助校广播台给大家介绍一些预防知识,经常忙得不亦乐乎。此外,我还利用节假日,协助镇政府在全镇广泛开展预防禽流感工作,走村入户,广泛宣传,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影响。而且我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很多从未见过面的农户居然一口就能说出我的名字!都说我是省城来的人才!镇党委的余书记当着我的面对我们校长说:象小张这样的资教人才啊,不光你们学校需要,我们镇政府都想要几个。校长一把拉住我,生怕被镇里调去了,急着说,省教育厅规定了,他们必须在乡镇学校工作三年,借用都不行!

    资教已经半年多了,我的努力终于赢得了可喜的回报。在学校举行的数次考试中,我教的三个班英语成绩每次都名列前矛,前不久学校举行的英语竞赛中,我教的学生又包揽了一二三等奖。在学校举行的问卷调查中,我有幸成为了“最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老师”。今年2月,我还被评为“麻城市优秀教师”。这些成绩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同时也使我充满了信心。

    在黄土岗资教,我每天都是在充实、快乐和自豪中度过的。农村资教改变了我的学生,也改变了我。我有了一种被需要的快乐,一种被尊重的快乐,一种撒播知识、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现在,每次上街,在路上,学生一口一个“张老师好”,家长一口一个“张医生好”,这时候,我心中总是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幸福。寒假回家时,当众多学生打电话向我问好、众多我治愈的“病人”打电话向我拜年的时候,父母也欣然接受了我的选择,还在亲朋好友面前自豪地夸我说:“我的儿子当老师了,是省厅选派的资教老师呢!”

    半年的资教生活让我受益无穷,我感觉农村的孩子们需要我,农村的老百姓需要我,我还有好多好多的事情要去做。我无悔于我的选择,我自豪于我的工作。我会加倍努力,用我所学,为了山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农村的教育发展,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在这片贫脊而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谢谢!

    [王旭明]:谢谢张林同学。以上五位同学的介绍,无论是坎坷的生活经历还是艰苦的生活岁月,尽管这五位学生和其他资教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各自情况也不一样。但是,在资助农村教育这样大好形势下,他们锻炼自己,服务社会,为人类文明的延续贡献青春。

    这月初的时候,我们曾经组织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到湖北进行了采访,记者们深深地被资教生的事迹感染着、打动着,今天部分采访过他们的记者也来到了发布会的现场,下面请采访过他们的记者为这五位资教生的代表献花。让我们以掌声表示热烈的祝贺!

    [王旭明]:今天来到发布会现场,并且向我们介绍有关情况的还有几位新闻发布人,他们是政府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是很重量级的人物,一位是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安丽女士,一位是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先生,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宋永刚,教育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谢志敏。

    首先请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安丽介绍湖北“农村教师自主行动计划”有关情况。

    [陈安丽]:我们2006年启动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希望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等措施,每年从普通高等学校遴选一批应届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重点支持农村的薄弱学校,重点支持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先将“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关于“行动计划”的启动背景。2004年,“行动计划”首先在29个贫困县实施。28所普通高校共有455人报名。对所有入选计划的资教生都进行岗位培训,主要是素质教育、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各方面知识的培训,培训结束以后有一个隆重的仪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都会出席,所有的资教生都有一个庄严的宣誓。

    教育部还做好他们的跟踪管理,加强信息反馈,他们始终都在教育厅的帮助之下,三年的服务期中间,每年的7月全部集中到武汉的高校,由省教育厅出资进行培训和提高。他们所有的人的电子档案都在我们教育厅的管理之中,每一名资教生都能得到由教育厅编印的资教通讯。

    同时,我们组织学术报告,加大宣传力度。05年我们组织了8名资教生到全省24所高校做报告。一方面对于资教生来说,他们参加这个计划,在农村开始了他们的希望,开展他们的未来,同时对农村的孩子,由于这些资教生的到来,他们开始播撒他们的希望和未来。这个巡回报告在全省引起了影响,很多师生流下了热泪,最长的掌声是一分钟,最多的一次掌声是48次。新华社记者“谁让大学校园泪花盛开”为题有一个报道。

    资教生得到了家长、学生、部门的广泛好评,如湖北示范学院的雄婷婷同学被评选为实验室师德模范、全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资教生体现了较高的素质,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像华中师范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的杨周,在全市物理教学比武中获得优质课一等奖、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还有的资教生比翼双飞,获得了工作和生活的双丰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两次对我们的行动计划进行了批示,05年的批示是“办法很好,望坚持下去,并总结经验,逐步完善”。4月12号在《中国教育报》上还有明确批示,“代表省委、省政府看望陈敬道老师,感谢她辛勤的劳动,热诚的服务”。省委、省政府领导连续两年出席“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岗前培训班结业典礼暨欢送大会”。

    我们优化了教师的结构,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尤其是对农村的社会和谐进行了帮助。比如说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家访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架起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桥梁,加强了校长后备队伍的建设和基层人才的储备。我们到农村中经常可以看到、经常可以接触到,很多同志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相信以后会有很多人走上领导岗位。同时,树立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形象,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将才华回报给社会。

    我们来之前,在湖北省教育厅做了专场的报告,教育厅单位负责人以及学校班子成员听了报告,领导和很多干部都流下了热泪,多次响起掌声,有很多人跟我说太感动了、太真实了、太不容易了。所以,我觉得教育意义不仅是对学生和对教师,对社会也有普遍意义。我们觉得这是对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探索,通过岗位设定、选聘解聘、契约管理等环节和程序的实施,探索建立新形势下能进能出、富有活力的教师管理机制。

    同时,我们进一步出台了新的政策。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三年服务期满的资教生,如果表现优秀并愿意继续留在基层任教,经过选拔,由省教育厅出资送到国外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第二,我们已经和省财政厅联合下文,从2006年起,在省教育部门预算中设立“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专项工作补助经费或奖励资金。第三,由各地教育部门统一为资教生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所需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蓝图一定能够得到实现。谢谢大家。

    [王旭明]:湖北省给各位记者提供了非常翔实的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介绍材料,由于时间关系,陈厅长没有详细展开。下面有请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介绍大学生基层创业主题宣传月活动有关情况。

    [刘大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我们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基层创业组织宣传月的启动仪式,刚才五位同学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农村基层资教的先进事迹,陈厅长也介绍了湖北省实施这样一个计划的基本情况。我感到他们的志向、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境界深深感动了我,和他们一样,全国还有一大批大学生通过各种项目奋斗在基层一线,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格,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和人民,艰苦奋斗,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

教育部学生司刘大为副司长介绍情况

教育部学生司刘大为副司长介绍情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这项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势头。仅从05年下半年至今,中央有关部门一共出台了12个政策性文件,有16个省份出台了地方性文件,大批高校也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中央部门和各地组织的为基层就业和服务的项目总数达到了50个,预计今年通过各类项目,将会有不少于15万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和服务。

    概括起来,当前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一是主题更鲜明。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批示,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中央直接发一个专门的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文件,第一次全面系统整体地部署和推进这项工作,而且旗帜鲜明地把这项工作提高到党和国家在新阶段、新时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而且也着眼于青年大学生成长进步,建功立业的内在要求。

    第二,政策更丰富。从政策覆盖面看,这些政策覆盖了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到贫困地区县以下包括农村就业和服务,包括大学生在城市的社区工作,包括大学生到各类中小民营企业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等等情况。从政策内容上讲,这些政策涉及到毕业生的户口迁移、工资标准、生活补贴、转证定级、研究生招生等等,对毕业生在基层的工作和学习,以及将来的再次择业都有考虑,政策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组织化程度更高。在完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央有关部门前头抓总,地方党委部门推动,像刚才讲的50多个部门关联,高等学校也积极配合。

    第四,更加体现以人为本。一个是在引导和鼓励基层就业的过程当中,充分尊重毕业生本人的意见,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自愿选择,而且来去自由;二是对基层服务和就业的毕业生在思想和生活上持续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组织管理;三是注重毕业生到基层以后的发展,比如说进一步评职称、考研究生、学习深造等等,都有优惠政策,把国家的需要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利益结合起来。

    第五,更加注重制度化环境的形成,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国家通过制定经费支持、户籍政策、就业见习制度等等促进就业生毕业,与建设新农村、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结合起来,把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结合起来,把解决紧迫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

    为了使更多的毕业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下、出成绩、有发展,基层是创业大舞台、成才大学校,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把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创业继续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等一下王旭明主任还将介绍这次行动的安排工作,这也是我们推进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工作的一项,我们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积极参与,共襄盛举,在当代大学生当中进一步唱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

    [王旭明]:通过陈厅长和刘司长的介绍,我觉得他们把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行动展示给我们,我觉得这个行动有很多特点,我注意到刚才刘司长和陈厅长讲话中提到,刘司长说这一次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政策更丰富、力度前所未有,他特别谈到对毕业生在基层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将来再次择业都有一系列的政策保障,从政策系统上讲既是有已有政策的极大投入,又有若干创新性的政策,形成了一整套强有力的体系,并且有些政策还在不断完善细化之中。我想说的是,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就提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创业。现在在新形势、新特点、新情况下,我们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创业,我觉得除了道德层面上的鼓励、支持之外,更丰富、更细化了许许多多的政策保障。湖北省为了使这样的计划积极、健康、扎实的进行,而且可持续发展,他们在沟通、组织、策划、协调,在政策的设计、政策的执行、政策的检查、政策的反馈等等许许多多环节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所以使得这一计划能够呈现这样一个非常良好的态势。

    这样一个计划,应该说也受到了中央领导、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陈至立国务委员最近批示指出,对大学生到农村去是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求的,湖北省的做法很好,应该大力宣传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我觉得这应该说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很好的方向。

    刚才刘司长特别谈到,我们今天既是一个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是教育部组织大学生基层创业主题宣传月活动,我们提出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特别是到艰苦的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4—5月份教育部组织大学生基层创业主题宣传月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宣传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各地的成功经验,广泛宣传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创业就业的典型,营造高校毕业生敢下基层、愿下基层、乐下基层、基层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良好氛围。

    说到这里,特别强调一下,这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特点,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感觉到湖北省在做好这个工作中特别下了功夫,比方说他们组织资教生到基层的男女比例都有考虑,甚至有的大学生有在某个地方长期干下去的意愿,他们都考虑他的成家、将来的生活等等,安排其他的毕业生到这个地方创业的时候,从性别上给予特别的考虑,当然希望有更多的柯文平人物的出现,是美好的事情。

    我们这次的宣传分几个大部分,一个是教育部组织的新闻宣传活动,包括以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和大学生宣传月启动仪式为龙头,之后我们将组织采访团深入采访。另外请典型单位,比方说北京市已经组织了一批大学生今年到农村当村官,河北省邯郸市也有这样的经验,我们也要请他们过来或者我们到这些地方去看看他们怎么当村官、怎么做老师的。另外,还将组织我身边的创业先锋主题活动和首届大学生创业规划大赛等等。

    第二部分,新闻单位开展的宣传报道活动,我们希望各个媒体能够配合我们做好大量的大学生到基层创业的宣传报道工作,我就不再逐条说了,希望有志气、有眼光做好这方面宣传报道的媒体和我们联系,除了我们的方案之外,你们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将全力、积极、主动地配合好媒体做好这项活动。

    第三,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直属高校按照我们的方案制定具体的宣传计划,组织大学生基层创业的宣传活动,我们特别要求各地要在4月底前向教育部学生司报送本地的宣传计划,6月份报送工作总结和情况反馈。

    最后我们还提出两点注意的问题,一个是大家知道,我们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除了面向一般的报道之外,能够更加注重点上的典型报道。所以,今天作为引路,特别推出了五位湖北省资教代表的典型,就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希望各个媒体能够深入挖掘这种点。另外,各个媒体在报道中要突出面向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典型,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创业,应该说难度不比过去小,甚至难度比过去还要更难一些,因此在宣传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通过各种形式向我们反映。

    各个媒体在前期已经做了很充分的报道,比如说教育报报道了陈敬道带着养父资教等等,中国教育报报道的是非常充分的,我们在此致以谢意。另外,光明日报的报道也很好。另外,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新鲜血液究竟是如何注到黑土地中去的”,特别提到四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出面购买阶段性服务岗位,一个是好政策评为看不见的手,一个是对资教生绝不能一派了之,一个是资教行动得到各方面的赞誉。我特别希望媒体能够看看这篇报道,我认为这篇报道相当有深度。

    下面欢迎各位朋友就宣传月的启动和大学生支持农村教育的有关工作提出问题。

    1 2 3  
 
 
 相关链接
· 教育部介绍北京教育系统开展荣辱观教育活动情况
· 教育部就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等举行发布会
· 教育部举行发布会介绍近期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
· 教育部将采取多项举措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
· "三支一扶"计划启动 5年招募10万毕业生服务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