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说到必做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8-03 16:26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稳增长:短期措施与中长期战略并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7月28日和7月31日两度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议题均聚焦稳增长,一致对外释放出政府最高决策层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主动作为的积极信号。而伴随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周双开”,李克强总理任职以来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亦已完成其任期内近百次会议召开的纪录。

在近百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中,若论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稳增长”想必当仁不让。

之所以最高决策层屡次重申稳增长的重要性,与当前全球经济及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关系紧密。总理自2013年就任之初,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导致的经济下滑周期因素仍在,这与我国产业转型处于阵痛期的结构性因素共同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此外,外需复苏乏力与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同时存在,本届政府积极作为,善用短期的财政及货币政策以及稳定需求、鼓励创新、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应声出台,使得中国经济正凸显出鲜明的三期叠加特征。

诚然,应对三期叠加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正是确保稳增长短期措施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推进改革等中长期战略并行不悖。而这亦是近百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对外传递出的有力信号之一。对于主动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而言,用稳增长手段确保经济在今后更长时期内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无疑肩负重大使命。

因此,对近百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围绕“稳增长”的主要议题加以梳理,不仅有助于外界更好地认清政府最高决策层引导中国经济走向稳定所做努力之脉络,更可对当前乃至未来一个阶段急需各项稳增长措施发挥综合效应,力促经济走出下行泥潭,渴望真正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形成可为参照的决策指引。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百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关稳增长的议题超过40次,如果纳入涉及稳增长或有关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议题内容,比例或可达九成之多。

在有关稳增长的议题中,提及频率由高至低排列为宏观经济(11次)、企业发展(10次)、稳定外需(8次)、金融规范(6次)、社会投资(5次)。不难发现,这些均着眼于短期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即稳定当前总需求。

从2013年3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开始,即奠定了2013年经济调控防通胀的主题(2013全年CPI在2.1%—3.2%区间运行),由此,在当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多次提及“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然而,高通胀风险持续至2014年上半年,并由2014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消失(2014年9月—2015年6月CPI在0.8%—1.6%区间运行)。与此同时,通过刺激投资需求稳定总需求的宏观经济导向亦在这一期间逐渐显现,并由此肩负支撑总需求的重任。毕竟,即便是多达8次针对稳定外需明确要求并释放政策红利,也难抵国际市场需求的复苏乏力,出口之于总需求而言可谓杯水车薪。

需要强调的是,伴随稳投资在宏观经济舞台重新站上“主角”位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随后企业减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领域投资、规范金融业发展等一系列决定要求均殊途同归——意在促进各类资本切实走入实体经济,以达到稳定总需求的目标。

综观近百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稳增长的措施决定可见,其适应经济新常态特征的轨迹彰显无遗,而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在内外不利因素集中爆发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事实,亦证明了决策的明智和正确。当然,在坚守当前稳增长措施的同时,未来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增长,仍有赖于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等深层次、中长期的战略决策的有效落实。

专家点评

王晋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近百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涉及范围广泛、措施内容具体有效且兼具了前瞻性,表明政府在实现稳增长目标的过程中正在坚持短期措施与中长期战略并重的施政思路。

综合观察,会议密集出台各类有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和相关决定,实际上就是要确保长期保增长,短期防止出现剧烈震荡。其中,围绕稳增长明确的相关决定和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长期寻找持续增长的动力,即中长期增长策略;另一类是短期防止经济下滑和金融市场动荡,即所谓短期的稳增长措施。其中,包括对外开放、增加贸易、简政放权、结构性调整、中国制造2025等都是长期寻求经济增长动力的战略措施。但短期看,当前主要考虑几个问题:

一是投资不能过度下滑。当前经济面临最核心问题实际是总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短期内遏制总需求下滑并提升总需求是当务之急,比如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稳投资是应该被置于第一位。

二是要防止金融市场出现大的震荡。边际上,股票市值的蒸发对财富量的冲击以及对企业净值的冲击都是巨大的,而一旦净值因股票市值缩水而减少,杠杆就会增加。实际上,地方政府性债务和实体经济去杠杆对于稳增长而言至关重要,而去杠杆在当前和未来几年恐怕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通过资本市场去杠杆可与降息等直接工具措施相互配合,利好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应该走出传统的“从中长期看短期”的固有思维,而是应该用“短期眼光看待中长期问题”。就是说如果经济在短期内出现剧烈波动,造成的伤害会导致中长期如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成就面临困难重重的局面,所以先要稳短期;中长期方面,则要让外界看到一个经济向好的改革趋势,包括结构性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等。

应该说,决策部门手中还有充分的工具,可让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提前、有序释放,并削减其不利影响,这些从国务院常务会议一直以来践行决策的及时性、有效性、前瞻性上即可得以体现。(记者 李海楠)

1   2    3    4    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尾页
责任编辑: 张维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