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重庆市工商部门坚持强化制度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全面构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推动流通流域食品质量的进一步好转。
一是深化食品安全监管认识,四破四立。即克服四种情绪,树立四种观念。克服松劲情绪,树立长期奋战的观念;克服厌战情绪,树立责任观念;克服自满情绪,树立务实的观念;克服畏难情绪,树立攻坚克难的观念。重点把握和处理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与规范管理、市场监管与经营者自律、打击与保护三个关系。
二是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突出“流向”监控。加大农村食品市场监管,重点打击走村串户流动食品无照经营行为。加强退市食品的跟踪检查,对过期变质食品现场监督销毁,对下柜退市食品隔离封存并监督去向,对农村送货上门和巡回展销食品进行事前检查,防止城区不合格食品流入农村市场。
三是推进信用分类监管,试行“图表监管法”。按照信用分类年度审定和日常监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区分食品销售者守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不同等级,对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及时调整信用等级。在基层工商部门试行“图表监管法”,即采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图”、“食品经营户情况登记表”、“食品经营巡查情况登记表”,实行“一户一管”、“一月一清”、“一季一督查”,细化食品监管内容、任务和重点,实行每月清查,每季度目标考核,并严格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
四是狠抓食品质量监测,健全处理机制。推行企业自检、消费者送检和工商部门抽检相结合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制度。坚持与质监、卫生等部门联动开展食品快速检测,经工商部门定性检测不合格食品,及时送法定机构定量检测。一些基层工商部门还指导市场、超市建立蔬菜检测室,大型超市(市场)设置食品检测室,随时对场内销售的食品进行检测。对不合格食品及时规范有效退市,杜绝受检者转移货物或将不合格商品退还厂家,帮助经营者制定改进措施。通过强化不合格食品退市监督,净化食品从“入市”到“出市”的渠道。
五是创新监管方式,抓好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六查六看”的要求,确保规范市场监管行为五到位。即: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和信用分类监管到位,市场监管责任区、责任人和市场巡查到位,食品质量监管和监督经营者建立与落实自律制度到位,查办食品违法案件和取缔无照经营到位,受理处理消费者申诉和预警与应急处置到位。重庆市工商局吸收各地制度建设经验,结合实际,统一制定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五项制度”,即食品经营主体准入、食品市场巡查、主体分类监管、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提高食品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六是培育发展行业组织,规范自律。目前,重庆市工商局已培育发展了粮油、卤制半成品等9个食品行业协会。指导行业协会根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宗旨,督促经营企业建立完善了食品质量承诺、食品质量检验、过期及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食品送检等相关自律制度,约束和规范经营行为,使经营者做到以自律促规范,靠诚信促效益。